第三节 洪涝
第三节 洪涝
铁力境内降水量大,土壤内含水分多,向来有“怕涝不怕早”的说法。特别
是降水又多集中在7月份,极易造成夏涝灾害。
1915年7月下旬,暴雨数日,河水出槽,呼兰河、安邦河两岸农田全被淹没。
铁力县城进水,房屋冲毁数间,灾民无家可归。1932年7月阴雨连绵,8月呼兰
河水出槽,洪峰流量达1 030立方米/秒,两岸农田泡在水里达半月之久,冲毁房
屋数十间。1945年8月份久雨不晴,依吉密河水出槽,农田被淹,洪峰流量832
立方米/秒。1948年夏季,神树镇山洪暴发,全镇一片汪洋,绥佳铁路路基被冲毁,
列车受阻,死亡23人。1952年夏季,境内发生洪水,沿呼兰河两岸的神树、桃山、
年丰、铁力、工农各乡、镇农田几乎全部淹没,灾情极为严重。在1958年到1985
年的28年中,发生夏涝有1959、1960. 1961、1962、1963、1965、1966、1968、
1969、1973、 1978、 1983、 1984、 1985年计14个年份。其中重灾有6年。1962年
7月26日至29日,境内连续降雨195毫米,全县55%的农田受内涝,王杨至铁力段铁
路路基被水冲毁,过往列车受阻3日。1968年7月25日,境内普降暴雨,
北关雨量达210毫米,山洪暴发,冲毁森林铁路路基,淹没农田2万亩。1985年
7月22日至8月20日, 1个月中降水481毫米,全县有25个村屯被水围困,冲
毁房屋204间,淹没农田227 330亩,冲走养殖鱼93万尾、猪125头,淹毁树苗
词万株,淹毁种植人参肠86 990平方米,淹毁种植平贝160 110平方米,造成经济
损失达1 786万元。
除夏涝以外,有时也会发生春涝和秋涝。1915年,境内冬雪、春雪频降,进
入谷雨又连连降雨,低洼农田被水淹,一般农田泥泞难进,种地无期。1983年,春
雪大、气温低,清明前后地里还有水,机械,犁杖都下不了地,致使全县按计划
少播小麦16 000亩,大田播期推迟7至10天。1972年9月23日至10月16日,秋
雨连绵不停,20天降水97毫米,致使庄稼贪青一不来,地泞无法进地收割,结果
粮豆亩产151斤。春涝和秋涝,在1958到1985年的28年中,成灾有5年。其造
成的灾害程度也远没有夏涝灾害的程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