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施治以后
第二节 施治以后
民国4年(1915年)5月14日,奉大总统批文将余庆县安邦河以东地区划归
铁山包,改名铁骊,废铁山包协领署,置铁骊设治局,隶属绥兰道。同时,黑龙
江巡按使任命王树声为铁骊设治局首任没治员,辖境与治城由级兰道尹划定。民
国5年(1916年),改巡按使为省长。民国18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
立,废省长改设委员制的省政府。铁骊设治局直接隶属黑龙江省政府。
伪大同2年(1933年)5月,日本关东军侵占铁骊,不久成立伪县公署(属
丁类县),隶属伪黑龙江省。伪康德元年(1934年),东北地区划分为14个省,铁
骊县由黑龙江省(省治齐齐哈尔市)划归滨江省(省治哈尔滨特别市人伪康德6
年(1939年),增设东安、北安两省,东北成为18省,铁骊县由滨江省改划归北
安省(省治北安街)。行政设置仍沿用旧制,县公署内置日本指导官1人,下设1
处3局,即财务处、教育局、实业局、警务局。后改指导官为参事官,并明文规
定“参事官辅佐县长,参划县政之机务,及承命掌事务”,实际上参事官统揽县政
一切大权。伪康德4年,改日本参事官为副县长,伪县公署内设1科3局,即总
务科,内务局、警务局、财务局。12月伪县公署实行新县制,改县公署各局为科。
伪康德9年,县公署设4科24股,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民的统治和压迫越来越残
酷。伪康德10年(1943年)7月1日,铁骊县与庆城县合并,改称庆安县,原铁
骊城改称铁骊街,庆安县仍隶属北安省。伪康德12年(1945年)东北光复,伪
满洲国垮台铁骊成立地方治安维持委员会,以保护国家财产、维持地方秩序。1946
年1月,铁骊置特别区;2月5日,置铁骊县佐办事处,管辖铁骊、田升、神树3
个区,均隶属黑龙江省庆安县。同年6月27日,庆铁分县,铁骊成立解放区民主
政权——铁骊县政府,人民政府的第一任县长原野,铁骊县隶属黑龙江省(省治
北安市)。1947年2月,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为黑嫩省,铁骊县归黑嫩省第一专
署(北安专署)管辖;5月,又改黑嫩省第三专署(龙南专署)所辖;6月,东北
改为9省制,恢复黑龙江省原建制,铁骊县仍归黑龙江省(省治北安市)管辖。1949
年,黑龙江省城移至齐齐哈尔市,铁骊县仍属其辖;同年8月,铁骊县政府改称
铁骊县人民政府。
1955年,铁骊县人民政府改称铁骊县人民委员会;同年8月,黑龙江省与松
江省合并,称黑龙江省,省城迁至哈尔滨市,铁骊县仍为其所属。1956年,成立
绥化专署,并辖铁骊县;同年11月19日,国务院决定,改铁骊县为铁力县。1958
年7月,撤绥化专署,设松花江专署,铁力县属松花江专署;同年9月15日,本
县与决安县第二次合县,称庆安县。1962年10月20日,庆铁分县,铁力县人民
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铁力县隶属黑龙江省松花江专署。1965年,铁力县又改属
绥化专署。1967年正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造反派夺权”,成立
“接管委员会”。后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铁力县革命委员会,取代了
原铁力县人民委员会和中共铁力县委员会。1970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伊春市
改为伊春地区,铁力县由绥化地区改归伊春地区,1979年,12月14日,撤伊春
地区恢复省辖的伊春市,铁力为伊春市辖县。1980年9月,改铁力县革命委员会
为铁力县人民政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