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乡镇
第二节 乡镇
双丰镇位于铁力县最西端,距县城25公里。总面积为128平方公里。
本镇地形呈菱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表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坡度缓和。呼
兰河流经本镇西北部,东北西南流向,镇区流长15公里。安邦河流经本镇西南部,
东南西北流向,镇区流长14公里,于朝阳村西北注入呼兰河。汉水河流经本镇东
方红、建业和建国村,于双河村北部汇入呼兰河。
双丰镇原名“田升”,民国4年(1915年),山东青州府有一姓田名升的移民,
到本地跑马占荒,后发展成为地主,地名由此而来。“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更过名,
后经省批准,1977年1月定名为“双丰”,寓意农林业双丰收。1946年6月。庆
铁分县后,双丰镇为田升区,设田升区政府,1949年10月设区人民政府;1951年
9月,改为二区,设区人民政府;1954年12月设区公所;1959年,成立工农人民
公社;1966年8月,工农公社一分为二,成立田升镇人民公社和工农人民公社;
1980年1月改为双丰镇人民政府。双丰镇下辖红星、光明、战斗、跃进、朝阳、和
平、安邦河、建业、前进、曙光、东方红、青林、双河、建国等14个行政村,58
个村民小组和双丰街道所属的22个居民委。总人口52明1人(男26506人,女
25925人)其中城镇人口 34 244 人,农村人口 18 187人。
1985年,全镇耕地面积为77 646亩。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
大豆。是年,粮豆平均亩产247斤。有大中型拖拉机95台,农役畜1 134匹
(头)。本年末大牲畜存栏2 165匹(头)。其中马718匹、黄牛1 212头、奶牛235
头,生猪存栏3 707头。羊存栏420只。解放前,双丰镇只有顾家烘炉手工业作坊。
20世纪60年代末和 70年代初兴办了街道综合厂和冷饮厂。近年来,双丰镇的地
方工业和镇办企业,发挥了本地农产、林产、砂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因而得到了
迅速发展。现在全镇镇办工业拥有加工、制造、修理等4个行业,20多个门类。1985
年,镇办工业总产值50.1万元。绥住铁路、哈伊公路横越镇区。镇区铁路里程13
公里,公路运营里程14.2公里,旅客周转量,每天约1940人次。铁路货运量年
达18万吨.主要街道和居民区通道都铺上了砂石路面。双丰邮电支局,可向全国
各地寄部、拍报和通活。全镇14个村,有11个村由县发电厂供电,3个村自行发
电。双丰镇内主要商店为“双丰供销一商店”,销售额每年平均100多万元。此外
还有双丰林业商店。全镇现有商业网点共144个。其中:国营21个,集体27个,
个体96个。镇内有农贸市场1处。县农业科研所,在双丰镇推广了“玉米高产施
肥”、“许麦、玉米良种引进和培育”、“化学农药灭草”等农业科学技术。其中
“玉米高产施肥”荣获省科研二等奖。镇科普协会成立一年来推广了奶牛、耕牛冷
冻精液配种新技术,取得一定效果。镇内置有文化站和电影管理站,设13个电影
放映队。县属中学1所,镇属小学15所。此外,双丰林业局在镇内设有中学2所、
小学2所。还有铁路小学1所。镇属卫生院1处。此外,还有双丰林业局职工医
院。
桃 山 镇 位于铁力县中部,东靠神树镇,西与铁力镇、年丰朝鲜族乡相
连。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全镇总面积943平方公里。镇区内地势东高
西低,东部和南部群山起伏,峻岭高耸,属小兴安岭南部低山丘陵地带。全区平
均海拔300米,西部为松嫩平原东部边缘的呼兰河冲积平原。呼兰河东西流经本
镇。桃山镇东北有二山形似桃,故以山形命地名。
1956年建桃山乡。1970年1月,成立桃山人民公社。1983年,桃山公社改镇,
成立桃山镇人民政府至今。桃山镇人民政府下辖桃山、桃林、桃南3个街,10
个居民委;桃山、新建、兴旺、福兴、长丰、三合、新丰、先锋、丰产、丰收10
个行政村, 22个村民小组。1985年,全镇总人口39 951人(男20 468人,女19 483
人),其中城镇人口26 696人,农村人口13 255人。
1985年,全镇有耕地34 226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
豆、杂粮、马铃薯。本年,粮豆平均亩产160斤。有大中型拖拉机30台。其中链
轨10台,大轮20台。农役畜1 579匹(头)。本年末大牲畜存栏2 336匹(头),
其中马412匹、黄牛1700头、奶牛140头、驴76匹、骡8匹。生猪存栏2 217头。
羊存栏399只。解放前,桃山地区只有编织、豆腐坊、木匠铺等手工业作坊。现
有米面加工、水器、榨油、食品、制砖、采石、建筑等镇办企业。1985年,镇办
工业总产值109万元。绥佳铁路横贯本镇,铁(力)朗(乡)公路,经桃山直插
小兴安岭腹地,是铁力通往东部山区唯一的公路干线。镇内乡间公路成网,全长
约210公里。镇属商店有供销社。此外,还有桃山林业局百货商店。全镇共有商
业网点336个,主要分布在镇内各个街道。各村、各林场和各经营所都有商业网
点。镇内设有新华书店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技站。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培育出
耐寒早熟的水稻品种“长丰1号”、“长丰2号”,推广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技术。镇
属中学1所小学10所。此外,桃山林业局,地质队,采石场皆办有中小学。镇
属卫生院1处。此外,还有桃山林业局卫生院。镇区内有中外闻名的桃山古洞、悬
羊峰、原始林等旅游胜地。
神 树 镇 位于铁力县中部,总面积801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
县城35公里。镇区内地势东高西低,群山起伏。主要山脉有金牛山、马鞍山等。盆
地散布于群山之中。河流主要有呼兰河,沿岸有局部冲积平原,是本镇主要农业
区。神树之名由来已久,据说清末与中华民国初期,本镇西河上有一座桥,桥头
河畔有一棵高大榆树。当时人们崇拜鬼神,采伐、放山(挖山参)的人,乞求神
灵保佑竟给它烧香、磕头、像神一样供奉起来,有人还给老榆树贴了一副对联:
“水林森筹无人问,山***仙知”,信仰的人多了,于是人们就把此地称为神
树。
伪康德6年(1939年)5月设神树村公所。解放后,1946年6月铁骊建政,神
树为神树区,设神树区政府。1949年10月,设区人民政府。1951年9月,改为
三区人民政府。1954年12月,改为三区区公所。1955年10月,改为神树区公所。
1956年4月,改为神树乡。 1962年10月,改为神树人民公社。1972年改为神树
镇人民公社1980年1月,改为神树镇人民政府。神树镇人民政府下辖神树街道
及其12个居民委神树、新立、五龙山、石长、金牛山、华兴、圣浪、鸡岭8个
行政村及其18个村民小组。1985年,全镇总人口24984人(男12882人,女
12 102人),其中城镇人口13 448 人,农村人口11 536人。
1985年,全镇有耕地19 603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杂粮、
马铃薯。1985年粮豆平均亩产181斤。有大中型拖拉机6台。其中链轨3台,大
轮3台。农役畜896匹(头)。年末大牲畜存栏1 094匹(头),其中马44匹、黄
牛 1 000头、奶牛5头、驴45头。生猪存栏800头。羊存栏600/只。本镇地处山
区,有各种山产品可供采集和加工。有大量野生禽兽,可供狩猎。人参(包括家
参)历史最高收购量为750斤;五味子历史最高收购量为12 000斤;刺五加近年
开始收购,最高收购量为35万斤;山葡萄最高收购量为9万斤;核桃最高收购量
为5 000斤;松籽最高收购量为10万斤;杖架条最高收购量为500万根;鹿茸最
高收购量为50两;野生动物皮最高收购量为960张。镇属企业有制砖、采石、制
陶、农具、白铁、被服、山野菜加工等。沙石年采25万立方米;陶土用于制造陶
瓷器,有缸、陶瓷管、花盆等,年产陶瓷制品1万件;榆黄磨年加工150吨;各
种山野菜年加工250吨,并且全部出口。1985年,镇办工业总产值为204万元。
绥佳铁路横越本镇,是络佳线上重要中转站。镇区内铁路里程45公里,专用
线5条计13公里,建有铁路发电厂和铁路公寓,每日和绥化对开3次客车。公路
47公里,铁力、桃山、朗乡间每天有定时班车往返。镇内有神树供销社。全镇共
有商业网点111个,主要分布在镇内、石长、鸡岭和圣浪。镇内设有文化站、俱
乐部和电影放映队。科研成果的应用,主要有三十烷醇在白菜上的应用;没氰菊
酯防治白菜、甘蓝上的夜盗虫和菜青虫;瑞毒霉防治黄瓜霜霉病;地膜覆盖种植
等。解放前,镇内只有日本人办的1所小学,中国人根本不能就地入学。现有中
学1所,小学4所。镇有卫生院1处,街道卫生所1个,村卫生所8个,社办厂
卫生所1个。
朗 乡 镇 位于铁力县境内的东半部,东与伊春市辖区带岭接壤,南邻通
河、依兰,总面积2.779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65公里。
地处山区,主要山地有小城墙砬子、平顶山、四平山等山地,海拔皆在1 000
米以上,山高坡陡,树木葱郁,素有红松故乡之称。河流东向,小白河、半园河
汇入西南岔河;西北岔河、折棱河汇入巴兰河,入依兰境注入松花江。
1951年前,朗乡镇区行政区划属松江省汤原县南合区,后属伊春县第三区。
1954年10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朗乡、小白两镇及英山、广林两村划归为铁骊
县第三区管辖。1962年10月,朗乡成立人民公社。1980年1月,改设朗乡镇人
民政府。辖朗乡、林城、小白3个街道及43个居民委;胜利、丰山、小白、奋斗、
狩猎、西山、沙房、向阳、朗乡、迎春、陡山、达里12个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
全镇总人口48 412人(男24 223人,女24 189人),其中城镇人口41 337人,农
村人口7 075人。
1985年,全镇有耕地6 394亩。主要农作物有大豆、马铃薯。粮豆平均亩产
90斤。有大中型拖拉机5台。其中链轨2台,大轮3台。农役畜400匹(头)。年
末大牲畜存栏1 977匹(头)。其中马140匹、黄牛410头、奶牛76头、驴34头。
生猪存栏B12头。羊存栏210只。根据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开办了木器加工厂、冷
冻厂、石材矿、综合厂等镇办企业。其中冷冻加工厂加工后的冷冻肉食,远销日
本、西德、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换取了外汇。石材矿,主
要开采石英石、白云石。1985年,镇办工业总产值达474.6万元。镇区有终佳铁
路通过。辖区有胜利、朗乡、小白、沙房4个车站。有通往胜利、达里岱、巴兰
河、曙光、小白的运材公路。镇属商业有小白供销社,下设24个经销点。朗乡林
业局有商业网点28个,大都分布在朗乡镇内。镇属中学1所,小学9所。朗乡林
业局在镇内办有中小学。镇属卫生院1处,卫中所10个。朗乡林业局在镇内设有
职工医院1处。
卫 国 乡 位于铁力西南部,西隔安邦河与庆安县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
660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0公里。
乡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多山,东北部为丘陵地,惟有西部地势平坦,
无山早,多河渠,草炭肥尤多,是农耕最佳土质。安邦河、半截河沿岸水草丰盛,
适于发展畜牧业。
困乡人民政府驻卫国屯,故称卫国乡。清末,卫国为铁山包协领署属地。民
国初期,隶属庆城县。伪满时,铁骊县在卫国设区,双岗村(何风楼屯)即区机
关所在地。解放后,改区为乡,卫国称民主乡。1970年7月11日,成立卫国公社。
1971年,卫国公社机关由双岗村迁到卫国村。1983年卫国设乡,置乡人民政府至
今。卫国乡下辖解放、民主、双岗、长有、卫东、卫国、春光、平安、横太山9个
行政村及34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9 811人(男4 994人,女4 817人)。其中
乡镇人口852人,农村人口8 959人。
1985年,全乡有耕地65 4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杂
粮、马铃薯、线麻、甜菜等。粮豆平均亩产270斤。有大中型拖拉机40台,其中
链轨23台,大轮17台。农役畜1 379匹(头)。本年末大牲畜存栏1 853匹
(头),其中马276匹、黄牛1554头、奶牛10头、驴13头。生猪存栏2 362头。
羊203只。药材用地33 786平方米,人参、平贝种植,在全县乡镇中居首位。伪
康德5年(1938年),仅有郭文成办的1处砖厂和1家铁匠炉。现乡办企业有农机
修配厂、小型水力发电站和油米加工厂。
1985年,乡办工业总产值达1.3万元。建国初期,在田升(今双丰)创建林
业局的同时,修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森林小铁路。1982年重新修筑了双丰至春光
区间公路,长20公里,沙土路面。1984年秋,在全乡范围内又相继修筑了9条乡
村公路,形成了完整的公路网。乡属商业有卫国乡供销社,下设春光、解放、长
有、药材场供销部和卫国中心门市部。日销售额2 000元以上。全乡有工所中学、
7所小学。乡设卫生院1处,各村都成立了卫生所。
王 杨 乡 位于铁力县西部,地处工农、年丰、卫国4乡镇中间,总面积
264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9公里。乡区内地势较为平坦,东南高,西
北低北临呼兰河,汉水河流经本乡中部注入东方红水库。
王 杨 乡 始于伪满康德年;王杨屯有两户人家,一户主人叫张坡,一户
主人叫王让。张坡开烧锅,名声较大,故此屯称“张坡烧锅”。后来烧锅倒闭,人
走家搬,于是屯名又改称“王让”。伪康德五年(1938年),绥佳线铁力境内通车,
日本人以“让”的谐音给车站起名曰“王杨”。王杨乡建于1970年12月份。由原
工农(现双丰镇)公社和年丰公社划分出来而成的一个公社,当时称红旗公社。1983
年,改称红旗乡,设乡人民政府。1984年,改为王杨乡,设乡人民政府至今。王
杨乡下辖建设、王杨、爱林、红光、护林、北河、东风、宏伟、红旗、建兴10个
行政村及44个村民小组。1985年,全乡总人口15 839人(男8 187人,女7 652
人),其中乡镇人口1 353人,农村人口14 486人。
1985年,全乡有耕地72 401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
豆、杂粮、马铃薯、线麻、甜菜等。年内粮豆平均亩产218斤。有大中型拖拉机
77台,其中链轨19台,大轮58台。农役畜2 084匹(头)。 1985年末,大牲畜存
栏2 686匹(头),其中马449匹、黄牛2 140头,奶牛81头、驴16头。生猪存
栏3 187头。羊存栏629只。建社前,本地各村屯只有铁匠炉,生产一些锄、镰、
锹、镐、刀、斧等工具。现有综合厂、木器厂、榨油厂、沙石场、砖厂、酒厂等
乡办企业。1985年,乡办工业总产值达19.3万元。绥佳铁路通过本乡。王杨车站
站区内和红光村分别设有两处水泵站,站区内建有两座水塔,是绥佳铁路主要给
水站之一。公路除哈伊主干线外,其乡间公路有5条:王杨至宏伟;王杨至畜牧
场;王杨至红光;王杨至建设;东风至北河。乡属商业有王杨乡供销社,下设红
旗、护林、建兴、建设、东风、北河、红光7个供销部。1983年以后,在乡政府
所在地形成了集市贸易市场,交易品有蔬菜、肉蛋、鱼虾等。乡内设有文化站1处;
电影管理站1处;6个个体电影放映队。本乡有中学1所,小学11所,铁路小学
1所。乡设卫生院1处,10个行政村均设有卫生所。
工 农 乡 位于铁力县西北部边缘地带,东邻伊春市,北隔依吉密河与庆安
县相望,总面积746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公里。乡区内东部为丘
陵地带,多杂木林、沼泽地。依吉密河流经北境,为铁、庆两县之界河。境内有
头二、三道河子等河流,水利资源丰富。西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于农耕,
是本乡的主要农业区。
1973年3月,本县组建工农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工农乡人民政府。工农乡
下辖新一、新兴、胜利、兰河、新华、兴隆、新民、树林、五花、北星、林场、参
场等12个行政村及22个村民小组。全乡总人口8 110人(男4 170人,女3 940
人)。其中乡镇人口462人,农村人口7 648人。啊1985年,全乡有耕地45 048亩。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马铃薯。年内粮豆平均亩产216斤。
有大中型拖拉机机39合。其中链轨21台,大轮18台。农役畜1 611匹(头)。是年
末,大牲畜存栏1 977匹(头),其中马405匹、黄牛1 528头、奶牛34头、驴6
头、骡4匹。生猪存栏1 615头,羊128只。乡办企业有农具厂、砖厂、建筑工程
队等。1985年,乡办、工业总产值35万元。1980年,修筑了新一村至新华村的乡
村公路,全长12公里。哈伊公路铁力县城至北星村区段,每天有公营客车往返。
1973年以前,工农乡只有胜利、北星两处商品代销店。1976年,成立了工农公社
供销社。继而增设了新华村代销店。1983年工农乡供销社和铁力镇供销社合并,称
“工农供销社”。1985年,全乡有小学11所。其中胜利、新民、北星三所学校设有
中学班。乡设卫生院1处。
年丰朝鲜族乡 位于铁力县西南部,总面积275平方公里。乡区内地势南
高北低,南部主要山地是凌云山,铁山包河。铁山掐河发源于此,东南西北流向,
汇入呼兰河,沿河两岸冲积成肥沃的良田。境内有年丰水库,水利资源丰富。因
年丰为朝鲜族主要聚居区。1956年建乡,当时称新建乡。1961年成立年丰公社。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根据少数民族聚居的
特点(全乡有朝鲜族2 600余人),实行区域自治,经省市批准, 1985年成立铁力
县年丰朝鲜族乡。年丰朝鲜族乡人民政府下辖年丰、东河、靠山、吉松、永丰、永
胜、云山、爱国、开荒、爱民、凌云山12个行政村及37个村民小组。1985年,全
乡总人口12 546人(男6 579人,女5 967人)。其中乡镇人口1005人,农村人
口11541人。
1985年,全乡有耕地47 5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谷子、大
豆、杂粮、马铃薯。年内粮豆平均亩产236斤,(其中水稻平均亩产271斤)总产
量5 817斤,是全县水稻的主产区。有大中型拖拉机40台,其中链轨28台、大轮
12台。农役畜1 184匹(头)。本年末,全乡大牲畜存栏1 732匹(头),其中马184
匹、黄牛1 349头、奶牛184头、驴15头。生猪存栏2 290头。羊135只。
以种水稻为主的朝鲜族村屯,家家都从事打草绳、织草袋等副业生产,靠山
近的村屯,根据椴树较多的自然优势则从事养蜂。1985年未,全乡人参种植面积
61 506平方米,种植平贝53 360平方米,承包造林地1 085亩,养蜂800箱,养鱼
水面900亩。乡办企业有鞋楦厂、砂石场、木器厂、工程队等,1985年乡办工业
总产值68万元。1975年,修筑了年丰至爱民的19公里公路。1978年建成了全长
120延长米、宽8米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年丰大桥。铁八公路(铁力至八里川),每
天有班车往返两次,铁力至南关的乡间公路畅通无阻。乡属商业有供销社,下设
年丰、爱民、爱国、永丰等供销部。截止1985年底,全乡有个体小卖店36户,个
体饭店12户,个体美术部2户。乡有电影放映队,1985年放映电影129场。1985
年,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8所。设有乡卫生院1处,卫生所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