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地名考述

第四节 地名考述


铁 骊 “铁骊”一名的由来,众说睽异,各有其理。今将众家之说,归
为三种,以辨析比定。一、顾名思意说。中华民国之初,铁力地方把民放荒,有
大批河北、山东移民入境从垦。由于当时垦地工具笨拙,又匮乏马匹,所以只见
荒原茫茫,不见良田成片。拓荒者们渴望地感叹:“若能有骊马(黑色而强壮之
马)牵铁犁该有多好啊!”。二、测析地利说。铁力西部平原是依吉密、呼兰、安
邦三条大河冲积而成。铁力大地犹如三条“骊龙之所蟠也”!骊龙,古谓黑色之龙。
相传龙出自东山产铁之丰地。铁与黑色有骱节难分关系,故称骊龙。同时,铁力
城恰在“骊龙”之颌下,如颌下明珠,可谓宝地也。三、古名再现说。来辽时期,
在小兴安岭以南,松花江北岸,通肯河以东有生女真人的部落,称“铁骊部”。据
《辽史·圣宗纪七》载,“开泰七年三月,(辽圣宗)命东北越里笃、剖阿里、奥里
米、盆奴里、铁骊等五部(史称五国部),岁贡貂皮六万五千,马三百。”此“铁
骊部”地域位置相当于今铁力县地域位置,但其疆域面积大大超越今铁力县境面
积;1049年,辽王朝在黑龙江地区(包括苏联远东海滨地区)女真人居地,设置
了七个大王府,其中的“铁骊国王府”就在今铁力县境之北。故今“铁骊”一名,
来源于古“铁骊部”、古“铁骊国王府”之历史称谓也。
铁 山 包 据《黑龙江志搞》卷四地理志载,“铁山,俗称铁山包,在局
(铁骊设治局)南八十里。”也就是今铁力县城正南方40公里处,王杨乡与卫国乡
之交界,属双丰林区茂林林场。林场之东北隅有一山丘,呈漫包状高地,海拔640
米,称铁山。铁山东、西各有一水源头,相距约7公里,由南向北渐次靠拢,弯
弯曲曲流向统领桥,汇入呼兰河。东水塘铁山包河,西水塘铁山掐河。两河之间
有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山丘,南高北低,连绵不断,直达铁骊城西。长有25公里,
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统称为铁山包。故铁山包系指一片山丘,不是哪一个山
包。铁山包代表了铁骊这一片地域。铁骊城、铁骊县在当初就统称谓铁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