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植物保护
第八节 植物保护
1953年开始,组织农民用赛力散拌小麦种,用清水洗后白酒拌谷种,防治黑
穗病。苗期遇到虫害发生,组织人力捕杀。药剂灭虫用“六六六”粉,用纱布小
袋或袜装子装上农药,用小棍边走边敲打口袋,将药撒在叶片上消灭害虫。
1959年,贯彻。全面防治,土洋结合,积极消灭,,的植保方针。各社队设植
保情报员,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开始使用滴滴涕、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农
药防治病虫害。
1970年开始,推广小麦花期喷洒多菌灵(800至1000溶液),防治小麦赤霉
病根腐病、杆锈病,并用多菌灵喷洒大豆,防治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用40%
的拌种霜拌种防治玉米黑粉病和谷子白发病,均有显著效果。
1977年,工农乡胜利村屯北有块叫“鸭子湾”的5公顷黄土岗子地,玉米苗
长到3至4寸高时,苗根部全被螬咬断。翌年,起垅时撒上“六六六”粉,40
斤玉米种用1斤锌硫磷、400斤水的比例闷种,当年没发生蛴螬虫害。而临近另1
块黄家坟1.2均黄土岗地,玉米种没拌农药,发生了蛴螬虫害。用锌硫磷兑水灌
根,治得早的防止了虫害,晚的则无效。
1979年夏,县境西部部分村屯在靠近草甸子的农田里发现了草地螟,采用
80%敌敌畏乳剂配成1 000倍药液,及时防治(每亩地喷洒100斤),没有成灾。
1982年发生春旱,草地螟虫害开始蔓延,大豆受危害尤为严重。各社队发动群众
清除田间杂草,消灭虫卵,减少幼虫孳生,挖沟截拦,阻止成虫爬入田间。同时
用敌百虫、敌敌畏、百治图、六六六粉、滴滴涕等农药兑成药液喷洒防治,效果
良好。
1985年,王杨乡红旗村发生玉米螟虫病,蚕食玉米的茎和果实。每百株玉米
有虫214个,危害的玉米57株。使用映南丹颗粒剂(每亩地用4至5斤),在玉米
抽穗前施用,防治率达90%。是年,发生稻瘟病虫害,危害稻苗的茎叶和籽粒。
全县发生面积53 800亩,占水稻播种面积59.7%。年内,年丰乡吉松村在发现病
株初期,一亩水稻用比艳(又称三环唑、克温唑)75克,兑水80斤,进行叶面喷
洒封闭防治,发病后及时用富士1号70克,兑水80斤配成药液,进行叶面喷洒,
防治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