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1980年前,县境内各林区病防工作不健全,处于被动状态。1981年始,各林
区健全了病防机构,充实了技术力量,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购置了各种病
防仪器和设备,使森林防病灭病工作有了很大进展。
技术防治 此种防治办法主要应用于人工幼林。如育苗选用优良品种进行播
种;管理时合理灌溉、施肥、及时除草;造林时选用健壮苗木,大力营造混交林;
对幼林、成林及时进行科学抚育管理。保持森林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由于病虫害
而衰弱或枯死之树木。由于增加了苗木和林木抵抗病虫害能力,造成不利于病虫
害发生之环境,有效地防止了病虫害之大量发生和蔓延。
生物防治 此种防治方法主要应用于天然幼林和成林。杜鹃鸟是专食松毛虫
的,啄木鸟专食树干的害虫,山雀每天捕食害虫量等于其自身体重,还有许多寄
生蜂和寄生蝇能吃掉松毛虫之卵、幼虫和虫蛹等。很好保护益鸟,人为地创造便
于它们生长和繁衍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它们的草生和增殖,对于防止森林病虫害
的发生卓有成效。
药物防治 此种防治办法主要应用于人工成林。在森林病虫害大量发生和蔓
延时,根据其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迅速捕灭。1980至1985
年,县境内各林区药物防治人工林果计面积5.6万公顷,其中防治虫害面积占
26%鼠害面积占72%,病害面积占2%。
人力捕捉 1982春,桃山林区东部数万顷人工成林发生松毛虫害,施用化学
药剂不见成效,该林区出上千人次,人日均捉虫百余只,松毛虫患始除。1981年
6月,以丰林区组织职工和家属捉松毛虫8 468公斤,效地控制了森林病虫害
的大量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