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冶炼工业

第三节 冶炼工业


1958年在全民大搞钢铁运动中,全县平调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经过4个
月的会战,共建起小土高炉235座,日生产生铁25吨;建起上圆窑634个,日产
焦炭164吨;建起耐火砖窑14座,日产耐火砖30吨。1959年3月,经“五定、二
化”(即定编、定岗、定员、定产品、定产量;基地化、工厂化)调整,成立铁力
县钢铁联合企业,下属6个厂、矿(铁力炼铁厂、铁力焦化厂、朗乡炼铁厂、朗
乡炼焦厂、朗乡铁矿、荣峰铁矿),共计有4 442名职工。1958至1962年,经过
4年的开发建设,国家共投资4 95 243元,冶炼生产创产值区7 847 713元。炼
出生铁16 405吨,炼出焦炭60 371吨,选出锌粉46吨及其它30余种上万件工业
产品。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冶炼工业全部下马关闭。
1970年5月,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钢铁联合企业生产。是年,投资80万元,
恢复了炼铁厂、焦化厂、二股铁矿和钢铁机修厂的生产,共有职工830名。是年,
采矿石10 000吨,炼铁1500吨,炼焦炭5 400吨。1971年,采矿石2 000吨,炼
铁 7 500吨,炼焦炭10 000吨。由于冶炼设备不配套,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
于197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钢铁联合企业再一次下马。
铁力冶炼厂始建于1958年,厂址位于铁力镇东岗街,森林铁路旁,占地面
积361 176平方米,生产用建筑面积为67 769平方米。全厂有冶炼高炉8座(其
中13立方米的3座,8立方米的4座,6.5立方米的1座),有效容积76.5立方
米,日产生铁76吨以上,年产量可达18 600吨。另外还有小土高炉6座,年产生
铁1575吨。全厂高炉利用系数为0.62吨/m3.24小时,出铁合格率为100%,焦
比为2 410kg/吨火炉矿石品位49%,冶炼进度为1.49吨/m3·24/小时。 1958年
生铁产量为1434吨, 1959年产生铁8 223吨,1960年产生铁11 000吨。1962年,
该厂在工业“调整”中下马。1970年5月,本县投资3万元恢复“802”号高炉的
生产,当年出生铁1 500吨。年内又投资13万元,新建131号、 132号两座13立
方米的高炉,到 1971年共生产生铁7 500吨。
铁力炼焦厂 始建于1958年8月,厂址位于铁力火车站西南一公里处,占地
面积63 000平方米,是年,全厂有工人1 200名,共建唐山式上圆窑560个,其
中10吨的86个,8吨的104个,6吨的356个,3吨的14个。全厂日产焦炭250
吨。精煤利用率为98%,原煤利用率90%以上,成焦率为571%,硫分占0.68。
1959年又修建一座命名为“五一红旗2号”简易焦炉,日产焦炭400吨。是年,全
厂共生产出焦炭6 373吨。其中一等品3 431吨,占54.4%。 一等品1741吨,占
30%,三等品1 201吨,占16.6%。1960年,创最高纪录生产焦炭2万吨。这些
焦炭全部用于铁力冶炼厂的炼铁生产。两吨原煤炼一吨焦炭,成本价格为55元。
1962年,该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关停。1970年5月又重新上马,从业人员217名。
是年,又恢复小土窑生产,年内产焦炭4 500吨。 1971年又恢复广大窑生产,年
内共生产焦炭10000吨。
解放炼油厂 前身是三友化学工厂,由日本人始建于1943年,厂址在神树镇
内。是年,全厂共有资金80万元(伪币),装有一整套熬炼大锅和精馏管道等设
备。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更名为解放炼油厂。该厂以松树墩为原料,经
过熬制,可提炼出多种工业用油。从建厂到1946年共炼制:一等精油1 726斤,二
等精油1409斤,三等精油693斤,四等重油3 500斤,五等铅油7 616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