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产值利润
第三节 产值利润
新中国成立初期,铁力县个体私营工业所占比重大,工业产值和产品利润都
很高。195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70.9万元,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仅9.3万元,
而个体工业产值为61.6万元。这一时期的工业多为铁、木、皮制品手工业作坊,
产品多为农用铁、木器具和生活日杂品。由于个体经济善于精打细算,企业产品
成本低,经济效益也高。1956年,全县手工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全部进入集体
所有制工业企业,集体工业产值增加到114.6万元,而个体工业产值变为零。1956
至1960年国营工业发展迅猛,工业产值逐年增长,产品多,成品低,经济效益也
很高。196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1517.2万元。后期受“浮夸风”的影响,盲
目冒进上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工业项目,不讲求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了许
多“后遗症”。1960至1965年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对工业企业进行了大刀阔
斧的调整,工业总产值巩固在500万元左右。1966年以后,全县工业在“调整、巩
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工业总产值逐年上升,稳步提高。但由于受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工人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不佳,集
体工业受“共产风”和“平调风”的干扰,发展缓慢。1979年以后,全县工业总
产值在2 000多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长,到 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 4 344万元。
国营工业占72.9%,集体工业占27.1%。企业经济效益和上缴利润,集体工业好
干国营工业。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