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建设
第一章 交通运输
第一节 公路建设
铁力境内多山,为公路建设带来极大障碍。解放前,东部山区没有公路,就
是乡间上道也罕见。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自绥化拨满、汉、锡伯族丁1 200
人,又从庆城迁民39户,在西部平原区建30个村屯,镜内屯落、住户大增,随
之形成由民城到铁骊之便道。此道并无人修筑与养护,沿途荒芜,行人极少,路
线不定。冬季尚可畅通,逢夏淤泥积水,行走极为艰难。光纤廿三年1897年,
境内五龙山发现金杯马煤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官设矿务总分局于铁骊大
口面(今年丰乡驻地)。为输送给养,运销煤炭,便形成五龙山至余庆(今庆安
县)间的通道。沿途经:一棵松、吴家店、胡拉河沟子、邢家大窝棚、前韩家店、
铁山包河、谭德、汶水河、范家营子、何凤楼、富余东、安邦河,然后进入庆城
地界的疙瘩山、拉林井河桥、沟家油坊、西何家、最后至金庆街。
民国4年(1915年),境内对外交通道路形成三条:一条是由铁骊治城西行
1.5公里,边呼兰阿,经中字九屯(今红光村),行2.5公里过铁山包河、刘家围子、
郭家围子,过汶水河、八家户、顾家炉、潘家岗、兀辘把街,跨安邦河,入庆城
县境,此为大路;二条是由铁骊西北行15公里,过依吉密河、阿依浑诸河及大砬
了荒段60公里直通上集场(绥棱),此为中路;三条是由铁骊向南循呼兰河上游,
越分水岭可通三姓(依兰),其间有攀山崎岖羊肠鸟道,行走颇为艰难。
伪满时期,日冠为掠夺山区资源,围剿“抗日联军”,大肆修筑“自动车道”
(汽车道)和“警备官道”。伪大同2年(1933年)铁骊县公署拉民夫、抓劳工加
修庆铁大路,路面宽6米,并设有部分辅线,使之可行汽车,当时称为自动车道。
伪康德2年(1935年),铁骊县公署又集民资4 340元,初建铁骊西大桥,桥址在
治城西1.5公里(现棉织厂以西),桥长250米、宽2米,为木质结构。从此,结
束了以船摆渡的历史。同年9月,乡民出工修筑了铁骊通往三屯的便道。
伪康德3年(1936年),铁骊县划为日本川村部队警备区,以县城为中心大修
警备道。向东经本大营全神树40公里;向北经北斗、五花、训练所、北关至一眼
泡70公里;向南经老永府、南关门嘴子、图南至凌云山48公里。东南经铁山屯、
徐家磨坊、朱家屯至岩手(桃山);西南从王让(王杨)到青叶、安拜、田开屯到
横泰,共连通了13个日本开拓团积训所。此其间,重要警备道有四条:铁----
凌云山;铁骊----北关;三屯----望山----马鞍山;横泰----南关门嘴子----图
南,共150公里。
伪康德5年(1938年),增修了铁骊经永丰(徐家磨坊)至桃山的警备道。伪
康德6年(1939年),又增修了铁骊至田升,铁骊至横泰两条警备道。这些警备道,
路面宽阔平整,部分铺了砂石。但不为民用交通服务,民间交通依旧陷于抵洼泥
泞的乡间土路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重视道路建设,在1950年就颁发了《保护运输道
路》的布告,对地方主要道路和桥梁加以整修,促进了交通事业的发展。1962年,
成立了县公路管理站,加强了道路的管理和养护。1970年,县成立了公路建设指
挥部,开始修筑哈伊公路、铁力西大桥、安邦河大桥等重要公路交通设施,使全
县形成了了以哈伊干线为主,地方道路为辅的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一、干线公路
(一)哈伊公路铁翠段建设
1973年以前,伊春林区没有通向省城哈尔滨的公路。哈尔滨向东的干线公路
只通到铁力具。1973年,省交通厅将铁力至翠兰间36公里辟为干线公路,由铁力
县公路建设指挥部组织施工,于1973年9月动工,1976年10月竣工。共完成路
基工程36公里,土方量415 600立方米,辅修路面248 899平方米。新建桥梁14
座,125.12延长米,涵洞45孔,共使用328 600个工日,耗资昨270万元。1976年
10月21日,经伊春地区革命委员会黑龙江省国防公路建设指挥部联合验收合格
交付使用。从此,开通了省城通向伊春地区,伊春林区通往全国的通道,为开发
建设伊春林区和支援边疆,巩固国防起了重大作用。1982年被列为国家干线公路。
(二)哈伊公路庆铁皮段新线建设
哈伊公路庆铁段原为庆铁公路老线,在22公里的路段中,有13处弯道,且
曲线半径小,又与铁路交叉多,途经双丰镇、王场乡闹市街道,对长途运输极为
不便。1980年,省交通厅将此路段纳入养路费改建项目,由铁力县公路建设指挥
勘察设计并组织施工。1980年4月动工,1982年11月竣工,共完成路基39公里,
土方量10万立方米,铺设路面65 000平方公里。使用128 000个劳动工日,耗
资191万元。1982年12月16日经省、市交通局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新建的庆
铁干线自本县红光村西水地桥开始,至双丰镇朝阳村20公里内是一条直线,抛掉
了四个铁路道口和两个集镇街道,预防了交通肇事,提高了干线公路运输效率,为
哈伊公路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哈伊公路铁力镇内段建设
1982年,省公路局将伊春公路铁力镇内段2.8公里纳入大修项目,省投资35
万元,县财政目筹20万元,将此段路改造成油渣路。是年,由县筑路指挥部勘察
设计并组织施工,路基宽度为12米,平均为2米深块石基础,路面宽9米,为沥
青浇注碎石渣路面。1982年9月动工,1983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
二、地方公路
(一)县乡公路共有五条,全长165.4公里,其中纳入补贴养护的为135.4公
里。县乡公路沿线有大、中、小型桥梁31座、773延长米,涵洞179孔。
桃朗线 该城西起批山镇,东至期乡镇以东11.5公里处与带岭通往南岔的
公路相接,全长108.1公里.路宽6米。全线公路共建永久性桥架13座、365延
长米。其中大桥1座、150延长米;中桥2座、145延长米;小桥10座、70延长
米;临时木桥11座、190延长米;涵洞98孔。接通断头路40.2公里,改造林业
运材路18公里,于1979年动工,1984年竣工,共耗资179万元,公路技术等级
为4级。此条公路为本县最长的地方道路,横贯县内东部整个山林地区,连结了
铁力、桃山、神树、朗乡4镇和4个省履县级大企业。并且东接伊春各区与合江
地区干线公路连通,沿途森林密布,山峦重叠,便于隐蔽,在国防、战各方面意
义重大。自1985年建成以后,交通运输量日益增加。
铁汉城 该线东起县城西亚双丰镇,并可延伸到铁力县西境朝阳村,全长
28.6公里,全路有永久性桥梁2座、47延长米,永久性涵洞22孔。路基宽度为
8.5米,公路技术等级为3级,是铁力公自古以来最早开辟的道路。经过历代加
固、整修,现今路面平整,成为地方道路的优质公路。
铁工钱 该线由县城起,到了农乡政府及其西北方面各村,直至铁力林业
局农场,全程16.1公里,共有永久性涵洞13孔,路面宽6米,公路等级为4级。
铁年级 该线由县城向市经年丰乡政府至南部各乡到爱民村,全长18.5公里
有永久性桥梁3座,其中大桥1座、127延长米,小桥2座、26延长米,涵
洞38孔,是本县通向南部山区的主要道路,是全县公路养护的重点线路。
邓卫线 该线由双丰镇王卫国乡政源及其各村屯的主要公路,南北走向全
长14公里。该线路北与铁汉公路接通,直至县城;南可达双丰林业局茂林林场,
直至庆安县柳河。全路为砂石路面,有永久性桥梁1座、8延长米;半永久性桥梁
1座、10延长米,涵洞28孔。
(二)乡镇公路:全县乡与乡之间的公路主要有2条,全长27.9公里。乡镇
公路沿线有桥梁5座、49延长米,涵洞38孔。
王卫线 该线由王场乡政府王卫国乡政府,途径两乡四村,全长13.9公里。
全线有永久性桥梁1座,半永久性桥梁1座,共20延长米,涵洞8孔。该线北与
铁汉城建通,是卫国乡到县城的第二条公路。
年桃钱 该线由年丰至桃山镇,原为铁力至桃山(南线)公路,沿途经年丰
乡7个村屯,全长14公里。有临时木桥9座,29延长米,该线是桃
山镇通往县城的第二条公路。
(三)乡村公路:全县9个乡、镇政府分别有通往其村、屯的地方道路共62
条总认为637.3公里,有桥梁8座、127延长米,涵洞69孔。
(四)运材公路由于铁力县地处林区,境内有朝乡林业局、铁力林业局、桃山
林业局、双丰林业局四大森工企。这些企业除依靠森林铁路运输木材外,在辖
区内部修筑了汽车运材路。特别是近几年,由于采育比例失调,森林资源日益减
少,大面积的作业区已不在,利用森铁运输木材已不适应,纵横交错的汽车运
材路,成为各森工企业内木材运输的主要途径。运材路分为主干线、支线和岔线。
主干线大都是拆除的森林铁路路基经拓宽、平整后改建。支线多是林场通向采
伐区某材场的通道。岔线为采伐区内的临时道路。朗乡林业局辖区内有运材路802
公里铁力局有714公里,桃山局有728公里,双丰局有676公里。
三、桥 梁
铁力东部山区多溪涧,西部平原乡河流,公路多桥涵。旧时,铁骊治城通往
庆城之路必经呼兰、铁山包、汶水河、安邦诸河。冬季尚可踏冰而过,春夏秋季,
河水横溢,无法步渡。民国元年(1912年),由铁骊慈善会主持乡民捐款,在铁骊
面呼兰河上没渡船一只,专用以摆渡来往行人。民国4年(1915年),又增设木筏
摆渡车马。民国10年(1921年),又由乡民集资在庆铁大路上架设两座木桥。即:
黄水泡桥、龙五庙桥。民国13年(1924年),又建了安邦河大桥。至此,庆铁大
路畅通。
此时所架之桥梁,均用周径三尺有余的红松原木支撑塔架,上辅柳条,覆盖
泥土。桥宽一般为五六尺,只容一乘马车单行。桥梁素乏养护,桥头河岸一经瀑
涨河水,即塌陷溃决。
新中国成立后,县内公路形成网络,新型桥梁工程随之崛起。从60年代中期
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问世以来,至今20年间共建永久性公路桥22座、610延长
米,永久性涵洞203孔。
(见附图)
铁力西大桥 位于铁力县城西约1公里处,呼兰河上,哈伊公路中段。该桥
1971年开始修建,1973年7月竣工。结构为双曲拱式、重力空腹墩台钢筋混凝土
桥桥长175.2米,宽8.5米,荷载汽车15吨,挂车60吨。该桥是应按省城与
伊春市的必经之路。
安邦河桥 位于铁力具与庆安县的交界处,安邦河上。该桥1975年10月竣
工。结构为少筋微板组合梁、钻孔桩钢筋混凝土桥。桥长99.1米、宽8.5米,荷
载汽车15吨,挂车80吨。
二服桥 位于铁力林业局二股林场境内,依吉密河上。铁翠公路中段。该桥
1978年竣工。结构为片石拱、重式空腹墩钢筋混凝土桥。桥长96.4米、宽8.5米,
荷载汽车15吨,挂车80吨。
年丰桥 位于铁力县城西南2公里处,呼兰河上,距年丰朝鲜族乡政府驻地
1公里。该桥1977年竣工。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桥。桥长127米、宽8.5
米,荷载汽车15吨,挂车80吨。
朗乡大桥 位于铁力县朗乡镇内,半园河上。是连接该镇东西两部分的主要
大桥。该桥1965年竣工。结构为重力式桥台、钢筋混凝土桥。桥长为150米、宽
7.5米荷载汽车15吨、挂车80吨。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