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公路养护

第二节 公路养护


  新中国成立前,县内没有负责公路养护的专门机构。公路兴修、养护,由官府
临时筹办,施工把头承包。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养护主要靠群众义务养护,由县
民政科督办。1956年,县成立了交通科及养路段,开始组建了专业养护队伍。1962
年铁力县制恢复后,养路段投路设道班,按人分任务,并将公路绿化也纳入养护
任务中去,使公路完好率保持在75%以上,护路林成活率达80%以上。1985,
全县共有23个养路道班,共有养路职工326名,每人负责2公里的养护任务。公
路养护工作,在1963年以前完全靠镐刨锹装,用畜力车和人力车运料,生产方式
落后,劳动强度大。1963年后,公路养护使用汽车备料,推土机、压道机等机械
作业,大大减轻了养路工人的劳动强度。自1980年始,县公路管理站推行科学养
路方法,公路完好率逐年上升。1985年,伊春市下达了年好路率指标为65.7%,
实际完成75.2%,提高了9.5%。
本县的公路绿化是从1956年开始的。各乡镇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在部分公路
两旁栽植了一些树,但由于管理不善,无专人负责,成活率很低。1962年恢复铁
力具制后,交通科成立专业养护路队伍,各公路道班相继建立,全县开始有计划
地进行公路绿化的工作。每年重点绿化1至2条公路,到1978年对哈伊、铁年、
铁双、年桃、铁工等公路进行了绿化、共计165公里,植树32万株,使公路绿化
工作初具规模。在这阶段公路绿化工作虽然发展较快,但缺乏科学的植树技术,加
之管理工作曾因“文化大革命”一度中断,也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1978年以
后,中共铁力县委、县政府充分发动全县人民群众,除对原有的绿化公路缺株断
空进行补值外,并将所有的主干线公路、地方公路、乡镇公路进行全面绿化。据
1981年统计全县有绿化公路15条全长270公里。植树56.5万株。其中绿化质量
较高的有5条公路、117公里。1982年以后,公路绿化工作已经在乡村公路上有计
划地进行。
截止1985年末,对全县的24条乡村公路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绿化,占所有乡村
道路的40%,全长245.6公里,共植树20余万株。对主干线公路进行维护、巩固,
对空断处年年进行补载,基本达到干线公路绿树成荫。
(见附图)

@img6W801AV.txt^TEXT^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