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城
第一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县城
民用建筑 伪康德8年(1941年)以前,民用住宅均为草泥结构房、马架子
或地窑了。伪康德9年(1942年),大把头王文礼在城内盖起了第一座私人砖瓦房,
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到1949年,城内居民住宅建筑面积7 015平方米。中华人
民共利国成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逐渐增多。建
筑结构也由草泥结构向砖瓦结构发展。50年代,新建房屋5 5070平方米;60
年代新建房屋78 237平方米;70年代,新建房屋249 614平方米。1980年,住户
邱喜明建成了全城第一座私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154平方米。1985年末,全城
拥有民用住宅1164476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住宅559 232平方米、占48%草
泥结构住宅416657平方米、占35.7%,简易及其它结构住宅188 587平方米、占
16.3%。在民用住宅总建筑面积中,楼房23 300平方米、占2%。全城居住建筑
密度为12%。
公用建筑 民国8年(1914年),除铁山包协领署外,城内仅有二三家商铺,
均系草泥结构。1933年日本侵略者入侵铁骊局后,在城内相继修建了火车站、伪县
公署、伪警察署、邮电局、日本守备队队部、铁嫩公司、国际运输株式会社、大
二火锯、日本开拓团办事处、家属宿舍、县立病院、一小学、俱乐部,以及老道
庙、关帝庙等公用建筑,均为砖瓦结构。到1949年,城内共有公用建筑面积 9306
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内的公用建筑逐渐增
多,楼房建筑也开始在城内陆续出现。1955年,在城区南修建了县城内第一座公
用楼房----铁力县大礼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1964年,县
粮食局修建二层办公楼1栋,建筑面积820平方米。1985年末,全城共有公用建
筑面积857419平方米,楼房建筑面积35673平方米、占4.1%。在公用建
筑总面积中,钢筋混凝土结构32594平方米、占3.8%,混合及砖木结构820825
平方米、占95.8%草泥及其它结构4000平方米、占0.4%。在总建筑面积中,
工业用房 245948平方米商业用房116 566平方米,教育科研用房104 339平方
米,医疗用房用23 503平方米,办公用房141 012平方米,文娱体育用房26 150平
方米,仓库用房147 085平方米,其他用房52 816平方米。
房地产管理 1950年,县民政科设1名专职人员负责房地产管理工作。本年,
城内共有公房100年,对每所房屋实行收费,根据房屋的结构、质量等情况,每
平方米收费0.08至0.1元。房屋的维修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1952年,成立公房
地产管理处。5月21日,县政府制定颁发了《关于房地产管理的几项规定》。1954
年,对于房屋的维修,由政府补贴改为“以租养房”。1956年,由于“以租养房”
资金不足,及恢复了政府补贴的办法。本年,在城内开始征收土地税,对民用房
屋占地,每平方米征收0.03元;工企房屋占,地每平方米征收0.05元。1985年,
全城共有房屋建筑面积2 021 895平方米,其中房产直管110 732平方米,全民管
1 325 531平方米,集体管55 174平方米,私有房屋530 458平方米。
道路桥梁 民国3年(1914年),黑龙江省第四清丈分局专员王树声在县城内
初放街基。伪满大同2年(1933年),城内修建了部分道路。其中主要一条为火车
站至正阳街转盘道,全长3.4公里。所修道路均为土道,一到雨季,凸凹不平,泥
泞难行。1935年,城内修建了东西5条和南北5条共10条街道:居仁街、兴隆街、
余庆街、永袷街、由义街;东安街、礼让街、大同街、顺天街、协和街。街道两
侧铺设了木板人行道,下为排水沟。至此,铁骊县城初具城郭:东至印刷厂,西
至二小学,南至转盘道,北至县医院。东西长1公里,南北不足1公里,全城占
地 面积约1平方公里。1949年初,道路建设由县民政科负责。1971年,成立铁力
县城建处,统一管理城内的道路。到1975年,国平均每年投资4万元,对城内
的21道路逐年实行了维修和养护。1976年,国家投资28万元,对火车部至转
盘道的正阳大街路面进行了改造,铺设沥青路面1 800延长米。1978年,穿越县
城的哈伊公路纳入国道,在城区内2.5公里的路段上铺设了砂石路面。1980年投
资19万元,对正阳大街剩余的1 6000延长米砂石路面全部铺设了沥青。1983年,
在建设大街2.5公里的哈伊公路路段上,将砂石路面换成了沥青路面。本年,国
家投资34万元,共维修砂石路13 000延长米,维修柏油路3 400延长米。1984年
投资20万元,维修砂石路23 700延长米,新开巷道4 000延长米。1985年,县城
内共有主要道路25条、38.75公里。其中,柏油路9.9公里、占25.5%,砂石路
28.85公里、占74.5%。本年投资12.5万元,对25条主要道路进行了全面维修。
其中,维修巷道28 412延长米疏通防火道30 000延长米,新开防火道38 950延
长米。至此,东延伸至东胜村,西至五一村,南至江红村,北至东兴村,城区面
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为1935年的20倍。
(见附图)
铁夹河在县城中心穿过。在城内的铁夹河上共有5座桥新华侨,位于正阳
大街中心,始建于的康德8年(1941年)木质结构,桥长20米、宽6米。1954
年进行了简易维修,1964年将木质桥墩换成了混凝土桥墩。宏伟桥,位于一小学
南侧,始建于伪康德8年(1941年),木质结构,桥长10米、宽6米。向阳桥,位
于县食品公司产北侧,始建于伪康德8年(1941年),木质结构,桥长12米、宽6
米;其余两座为新铁桥和森工桥,均在铁力林业局家属区内,两桥先后建于1947
年和1948年,均为木质结构,桥体长12米、宽6米。1985年,两座桥全部由木
质结构技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供水排 农民国3年(1914年),黑龙江省清丈第四分局专员王树声,根据铁
骊水质恶劣,内含卤质,致使儿童多生奇骨,妇女多死于肿疾等状况,特向黑龙
江省巡按使公署报告,建设“兴水利以供饮料”。并制定了《铁邑饮料限制施行规
则》,规定居民一律饮用河水或机井水,违者处1元以上10元以下罚金。1949至
1982年,城内居民用水,采取建水房子设集中供水点或各家室内挖小水井的办法
摄取水源。1983年6月,成立铁力公自来水会战指挥部,在县城内开始兴建自来
水工程。本年,投资60万元,修建了水塔、净水厂办公楼、水处理车间、二泵站,
以及车库、锅炉房、围墙等基础设施。是年,共打机井4服,井深28米,井管直
径300毫米,每眼井每个时出水130至140吨,最高日供水量5 190立方米,水源
在年丰大桥东1公里的呼兰何北岸处。1984年投资40万元,铺设给水管道2.7公
里,排水管道600延长米。1985年投资10万元,铺设给排水管道400延长米。铁
力林业局于1982年,在森铁处家属住宅区内修建自来水工程,铺设管道6 840延
长米,受益507户、3 500人。铁力干馏厂于1980年建成自来水工程,投资496万
元,铺设管道49公里。其中给水管道31.9公里,排水管道17.1公里,年供水量
104万吨,受益 6 135口人。
县城内有铁夹河自东向古穿城而过,成为全城主要排水通道。城内各街道两
侧的排水沟,因多年失修,经常堵塞,一遇暴雨,积水漫路。1983年投资2.5万
元清挖排水沟318 000延长米,下涵管300延长米。1984年投资20万元,除用
于道路维修外,清挖排水沟47 400延长米,新挖排水沟4 900延长米,下涵管780
延长米。1985年,投资13.4万元,清挖排水沟60 600延长米,新挖排水沟3 300
延长米,不涵管200延长米,建北壕枕梁桥10座,修堤坝1 475延长米,建闸门
1座。本年,县政府开始着手制定铁力县城排水总体规划。
城区绿化 1980年,植树绿化工作由县林业局和县城建处共同负责。1983年,
成立县绿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的绿化工作。采取部门栽树部门投资
的办法,1980至1985年,城内共绿化植树214 042株。
1982年,在县城西呼兰河畔建公园1外,称“西河公园”,面积19.8公顷。园
内建1处人工湖,称“南湖”,面积8000平主米,水深2.5至3米。到1985年末,
园内共植树5 993株,并修建了部分游艺设施。
环境污染及保护 县城内的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各锅炉燃煤所排出的烟尘
及各种机动车辆所排出的废气造成。1985年末,县城内共有锅炉148台,年燃煤
12.7万吨,排放的污染气体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及
烟尘 等。
(见附图)
水污染源有:
铁力干馏厂年产甲醛11 019吨,脲醛胶3 202吨,药1 301万瓶。年用水总量
362.88万吨,其中新鲜水量103.68万吨,重复用水量259.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
量100万吨,达到排放标准的仅为98 175吨,其余废水全部从明沟排入铁夹河。
铁力棉织厂每年印染褥单布120万米,年用水量3.96万吨,废水从明沟排至
厂后水泡子入呼兰河。
铁力酒厂年产白酒634吨,年排废水12 780吨,经明沟排放后任其漫延。
铁力火柴厂年产火柴223 420件,年排废水3万吨,经明沟排至铁夹河。
铁力酱菜厂年产酱油300吨、醋20吨、青红方60吨,年排废水1 800吨,部
分排入铁夹河,其余任其漫延。
粉尘污染 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县水泥厂和铁力林业局水泥厂,两厂均坐落在
居民区内。污染物质有废气、粉尘、二氧化硫、废水等。
噪声污染 污染源主要来自县轴承厂的空气锤及街道上行驶的各种机动车
辆。空气锤开动时可达120分贝。
农药污染 主要污染源为城郊菜农在种植蔬菜时施用“呋哺丹”农药所致。
1980年,成立铁力县环境保护办公室。本年,对县城内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
了模底调查。1981年,对锅炉燃煤及工业用水征收排污费。,1982年,对21台锅
炉安装了除尘设备,占锅炉总数的14.2%。1984年,成立铁力县环境保护局。本
年,在气候炎热、干燥季节,环保部门出动洒水车,在主要街道喷洒水雾。1985
年,成立县环境监测站,对城内的空气、水质、土壤、噪声等污染实施监测。同
年,铁力干馏厂的部分废水来取了净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