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1946年6月27日,铁骊县工委成立。县工委内设政治部和组织部。政治部是
县工委的综合工作部门,统管县工委的日常工作,该部于1948年11月撤销。1949
年2月,设立县委宣传部。
1950年初,设立县委秘书室,同时成立中共铁骊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律
检查委员会实行书记制,书记由组织部长兼任,组织部内设1名专职纪检工作人
员与县委组织部合署办公。是年10月,成立党员干部训练班。
1951年,县委决定将秘书室改为秘书处。1952年7月,成立干部政治学校,
校长由县委书记兼任。同年,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增设了3名纪检委员,改书记
制为委员制。1953年2月,县委又增设财贸部。是年5月,将县委秘书处改为县
委办公室。
1955年3月26日,县委设立农村工作部。是年12月30日,根据省委指示撤
销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纪律监察委员会,并由组织部划出单独设立工作机
构,监委书记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同时设专职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
1956年,县委增设政法工作部和工业交通部,编制各l人,两部均不单独设
立工作机构,政法部同县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工业交通部与财贸部合署办公。是
年11月25日,成立文化教育工作部。1957年4月20日,县委决定撤销文教部,
其工作由宣传部承担。是年7月,县委根据省委关于县级机构调整问题通知精神,
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部,编制1人,与宣传部合署办公。1958年9月15日,庆安、
铁力两县合并为庆安县,中共铁力县委及下设的工作机构一并被撤销。
1962年10月20日。庆(安)铁(力)分县后,经中共黑龙江省委批准恢复
中共铁力县委员会,原中共铁力县委下设的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财贸工作
部工交工作部和县委党校等机构随之恢复。是年,县委成立压缩城镇人口精减
职工办公室,与劳动科合署办公,于1963年11月3日改称精减安置办公室。
1966年5月,县委决定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不久
县委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文化革命领导小组解体。1967年4月27日,县
革命委员会取代原县委,下设党政合一的“四委一办”工作部门,即政治工作委
员会生产工作委员会、群众工作委员会,人民保卫委员会及革命委员会办公室。
1968年8月,政治工作委员会改为政治部,生产工作委员会改为生产部,群众工
作委员会改为群工部,人民保卫委员会改为人民保卫部。不久群工部并入政治部。
1969年3月12日,县革命委员会设党的核心小组。
1970年9月16日,恢复中共铁力县委员会。县委恢复初期,与县革委合署办
公1972年之后,县委与县革委机构逐步实行分设。到1977年县委设办公室、组
织部宣传部、纪检委、党校、知青办、政研室、档案馆。
1978年,县委恢复农工部、统战部、工交部、财贸部。1980年9月,县委决
定将财贸部改为财贸政治部,工交部改为工交政治部,县知青办划归政府系列,与
县劳动科合署办公。1981年7月7日,县委决定成立老干部科(后改局)。1983年
2月24日,县委设立政法办公室(后改为政法委员会),同年12月30日撤销财贸
政治部。
1984年1月15日经省、市委批准,原中共铁力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中
共铁力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并列,受
中共伊春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共铁力县委员会双重领导。是年,在党政机构改
革中,县委工交政治部与计划经济委员会合并,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合署办公。
政策研究室与县委办公室合并,县委办内设调研组,隶属县委办领导。
1985年3月25日,根据省委(1985)1号文件精神,县委决定成立党史办公
室1985年,中共铁力县委下设工作机构有: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
农工部、政法委、老干部局、党校、档案局、党史办等10个工作部门。
(见附图)
(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