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


  本县从1946年建党开始,县委就一向注重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展挥爱国
人士、少数民族及海外侨胞的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中,本县统一战线工作受
到破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一战线工作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
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15 000人,约占总人口的4.3%。1945年以前,活动在
县境内的抗联队伍中朝鲜战士占一定的数量,朝鲜族抗日将领朴吉松的部队经
常出没在铁骊的山区一带,打击日寇、敌伪反动势力,为东北抗日斗争史谱写了
可歌可泣的篇章。解放战争时期,全县优秀的朝鲜族的儿女同汉族儿女一样,积极
参军参战,出现了金昌命烈士。在抗美授朝战争中,本县入伍朝鲜族战士车麟镐,
成为闻名全朝鲜的八大英雄之一;建国后,县委特别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与
使用,全县少数民族党员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0.2%、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县干部总
数的6.4%。1954年,县一中初建时学生少、规模小、一个学校有汉族、朝鲜族
两个民族班级的学生和教师,因工作出现了民族间不团结的现象,影响了正常上
课。县委书记弓日均亲临学校向学生和教师讲民族政策,讲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解决了纠纷,学校很快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1958年,双丰公社的汉族幸福一队
与朝鲜族光明二队,因为3.2垧的拓荒地发生纠纷,各不相让,眼看该下种的地
种不上,影响春耕生产,县委书记弓日均亲临现场调查研究,与两个队的干部促
膝谈心,讲党的民族政策,使争执的拓荒地所有权问题获得圆满解决。
1979年,县委抗战部对全县113名原工商业人员的情况逐人进行调查,按
照政策将其中的小商贩小手工业者111人划为劳动者。同年,统战部会同有关部
门,对“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的113名原工商业者的案件,逐人进行了认真
的复查, 按照政策分别给予平反,其中有75名得到了安置和经济赔偿。1979年,
本县在落实工商业者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热情支持原工商业者参加兴办集体
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咨询工作。全县原有工商业者中有20人在医药、食品、
百货、机电等行业中担任技术顾问,还有十几名协助兴办青年商店、饭店、工厂
等,为安置青年就业做出了贡献。
本县有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1985年统计,县境内有道教徒
3人,基督教徒130人,天主教徒320人,伊斯兰教徒1 558人。“文化大革命”期
间,各种宗教活动被迫停止。1980年,全县恢复宗教活动。是年,铁力县成立了
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天主教爱国委员会等宗教组织,团结广大宗教信仰
者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有效地抵制了黑书、黑经和外来反动势力的渗透和干
扰。1982年,铁力林区重新修建一所50平方米的沐浴室,使全县伊斯兰教信仰者
过上了“拜功”、“主麻日”、“会社”、“斋月之夜”等生活。是年,全县有十几名
宗教界人士当选为县人民代表或县政协委员。1983年,基督教曾先后两次派人到
省参加义工培训班。刘明哲道长曾多次参加中国道教协会全体会议,并被选为全
国道教协会理事。
截止到1985年,全县共有党外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296人,分别在卫生、教
育财贸、科技、工交和基本建设等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年,全县有136名
知识分子被授予中级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对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109名曾蒙受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恢复了名誉并
按有关政策规定赔偿其经济损失。1979年以后,全县有135名知识分子和知名人
士分别被选为县人民代表或伊春市人民代表,还有56名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分
别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会议上参政议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县党外知识
分子和知名人士中,有12名被提拔重用,成为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还有4名提
拔为县级领导。
本县共有台属12户,分布在城内的工交、财贸、教育等6个系统和铁力、双
丰、神树3个镇。台属中有教师4人、干部3人、工人4人、社会浮闲1人。全
县有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4名,“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批斗,蒙受不白之冤,1979
年以后,县委对其分别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名誉。1983年1月,铁力县成立了对
台工作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务书记兼任。是年,县委对台属中需要落实政策的问
题进行了调查,并按政策分别予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