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民组织

第二节 农民组织



  一、农会
  1946年3月在土地改革运动前夕,铁骊县成立农民联合会(简称农会)。农会
是以贫农、雇农为主体组成的群众性的农民团体。是年6月县工委成立后,全县
农村各地相继建立了基层农会组织。1946年末,全具共建立农会8个,会员达到
3456名,到1948年全县有农会17个,会员增加到5 213名。农会组织自建立以
来,领导全县农民开展土地改革、春耕大生产运动,至1951年农会组织自行解散。
二、贫了中农协会
1965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全县农村公社、大队普遍建立了货下中农协
会。县贫协设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主任委员由县革命委员会常委兼任,常务委
员均不脱产,实行例会制度,一般每季度举行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一个月举行一
次常务委员会议,临时性问题,常务委员会随时召开会议讨论决定。为全面开展
工作,县贫协委员会按工作分工组织了毛主席著作学习组、宣传组、联络组。常
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有专职工作人员2人。1967年全县6个公社均召开了贫协
代表会。各公社贸代会设专职主任1人,常务委员由5至7人组成,委员有9至
13人不等。
1968年3月28至30日,召开铁力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会议提出开
展“革命大批判”,宣讲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掀起备耕、春耕生产新高潮,
选举产生由27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贫下中农委员会。
1969年4月17至19日,召开全县第二次货下中农代表会,听取了县革命委
员会的工作报告;会议号召全县贫下中农发扬贫下中农一向艰苦奋斗的彻底革命
精神,以“大寨人为榜样”,巩固发展集体经济,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选举产
生由25名委员组成的铁力县第二届其下中农委员会。
1973年8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全县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正式代表
337人,中农列席代表10人,人民解放军特邀代表9人。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
流广大贫下中农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著作及“抓革命、促生产”的经验,审查
了上届贫协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31名委员组成的铁力县贫协第三届委员会。大
会动员全县广大货下中农社员群众,加速本县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步
伐。
1976年3月17至19日,召开全县第四次贫下中农代表会,正式代表348人,
列席代表9人,特邀代表15人。会上,选举产生由39名委员组成的铁力县贫协
第四届委员会。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会议确定“农业
学大寨,普及大寨县”为今后工作的主要任务;并通过了给全县广大贫下中农、社
员、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农村干部的倡议书。
全县各级贫协组织于1978年以后自行停止活动,随之机构自行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