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伪满县公署

第二节 伪满县公署


  伪大同2年(1933年)5月,实行县制改组,铁骊设治局随之废止,置铁骊
县公署(属丁类县),同时署内配备日本人参事官、副参事官各1人,并明文规定
“参事官辅佐县长”,实际上参事官统揽县政一切大权。铁骊称县后,仍隶属黑龙
江省(省公署在齐齐哈尔),本年县辖3个区,第一区辖33个自然;第二区辖
53个自然屯。第三度转53个启然屯。伪康德元年(1934年)12月,实行地方行
政改革,铁骊县由黑龙江省划归滨江省(省会哈尔滨)管辖。县公署的机构初期
设内务局、警务局、总务科、教育科,局科以下设股。日本入侵后,日伪政权确
定铁骊为日本武装移民区。从伪康德3年(1936年)开始,日本便实行《百万户
移民计划》,1937年8月,内务局增设了开拓股(日本人任股长),配合日本拓植
会社掠夺境内土地资源。伪康德2年(1935年)1月,实行保甲制,铁骊城区保
公所辖4个甲。第二区保公所辖7个甲;第三区保公所辖5个甲。到伪康德4年
(1937年)1月,境内保甲设置又发生了变化,一保保公所(铁骊)辖8个甲,甲
下属40个牌;二保保公所辖8个甲,甲下属57个牌;三保保公所辖5个甲,甲
下属29个牌。在警务科内增设警防股和特务股,以及森林警察队。伪康德5年
(1938年)5月,改总务科为庶务科,又增设了建设股。到1939年1至4月,境
内由原来的3个保公所增加到4个:铁骊街公所辖4个甲35个牌;铁骑保公所辖
3个甲32个牌;平安保公所辖7个甲49个牌;镇南保公所辖5个甲48个牌。伪
康德6年(1939年)5月,地方上废除了保甲制,实行街村制。铁骊街公所辖4个
屯46个牌;田升村公所辖13个屯115个牌;神树村公所辖6个屯55个牌。村
(街)公所内设村(街)长、助理员、司计、吏员、雇员等。伪康德7年(1940
年),伪满洲国政府相继颁布“民籍法”、“国兵法”之后,又颁布了“劳动统治
法”。“经济统治法”、“总动员法”、“文官会”、“武官会”、“街村制度”。是年,伪
铁骊县公署将内务局改为行政科,下属劳保股、烟务股。康生院、管烟所;增设
开拓科,下属开拓股、卖业股(后又改为产业股),设经济股、林业股,物资配给
所和农事试验所;改警务局为警务科,下属经济保安股和督察室、兵士室、电台
室;撤销了镇南警察署,增设了神树警察署。随后,县公署改参事官为副县长,改
警务指导官为警务科副,改行政科为民生科,下设民生股、劳务股、保健股、文
教股、县视学。庶务科增设了企划股,置县司计,改会计股为经济服,增设财务
股。伪铁骊县公署内设机构中,属于股长一级人员,半数以上由日本人充任。同
时,境内设一个司法办事处,受庆安县法院管辖。此外还有“大满洲帝国日满协
和会铁驱县本部”、日本守备队、营林署电报电话局、税捐局、商工公会等。这些
机构设置,直到伪康德10年(1943年)10月,铁骊县与庆安县合并为止。伪康
德8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伪村(街)公所设置了动员股、产业股、加紧了对人
民的统治。伪康德12年,日本参事官在全县农村推行互相邦制,并制定了互相邦
约。全县农村成立了1 800余邦,每10-15户为1邦,并将伪县公署各科、股之
头目分到各村,直接控制各村。
(见附图)
  铁骊地主治安维持委员会 1945年“八.一五”东北复,铁骊街公所自然
消亡是年,8月16日,成立铁骊地方治安维持委员会(简称维持会)。维持会工
作主要有三:一是以治安为主,接收和保护敌伪遗留下来的物资财产;二是接待
苏联红军驻扎期间的一切事务;三是等待国民党接收铁骊。维持会的组成人员:一
是伪官史,二是伪警特;三是当地士绅大商户。维持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2人,
干事长1人,副干事长1人。在维持会委员中吸收了日本人中有威望有影响的人
物。维持会下设文书、会计、招待、治安等股。维持会期间发出布告,禁止拆毁
日本人遗留下的建筑物。维持会的经费来源,靠出卖日本人遗留下的物资做经费。
1946年1月15日,成立铁骊特别区,随之维持会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