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支援前线

第四节 支援前线


1947年,为支援解放战争,本县组织60人、25副担架、13台运输大车,被
编入黑龙江省基干担架队,随军参加了辽沈战役,为部队背送粮食、搬运子弹、运
送伤病员等,于1948年胜利完成支前任务后返回本县。
1948年春,本县派出第二批担架队150人、I7副担架、IO台运输大车,同绥
化、庆安、望奎的担架队合编一个团。铁骊为二中队,随第四野战军,先后参加
解放彰武、昌图、大榆树、四平等战役。攻打四平时,随作战部队三出三进,从
火线上抢救伤员500余人,其中解放军连级以上干部20多人。当年,完成支前任
务后返回本县。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毛主席号召“抗美援朝、保家
卫国”,本县派出第三批担架队60人、10副担架,与庆安县招架队合编为1个大
队。该队入朝后,随东北军区炮兵一师执行控防空洞任务,于1951年9月完成任
务载誉返回本县。这批担架队在行军途中,队员徐家和被敌机扫射中弹牺牲。担
架队返回前,受兵站、战勤处嘉奖,奖给锦旗两面。
1947至1950年,本县参军661人,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输送了兵源。1947
年,东北民主联军第七师一营于铁骊车站设兵站部1处,1949年改称第三分院,于
1052年底撤销。1947至1949年间,该站平均每年接待治疗伤病员1 165人次。
1950呈1952年平均每年接待治疗伤病员435人次。此期间县政府动员兵站附近
居民,腾出部分住房及一小学校舍,用于安置伤病员,重伤员转入县医院治疗。镇
内各街道组织妇女去兵站做护理工作,给伤病员送水、送饭、包扎伤口及换药、洗
衣服、洗被褥等,平均每天达30余人次。伤病员经临时护理治疗后,大部分转送
到汤原、佳木斯一带进行疗养。
1947年,省政府在铁骊县成立荣军教养院,于1954年秋迁至绥化县。两年中,
全院共接待疗养人员2 200余人次,由县政府组织负责接送任务,并设有专人护
理、治疗,伤愈后大部分重返前线。
1947年,铁骊县支前物资有:布鞋766双,兀拉20双,毛巾、袜子、手套。
牙粉、肥皂等用品1 386件,鲜蛋1 000斤,草垫子 550个,捐现款60万元(东
北流通券)。是年11月末,根据省委下达的支前任务,超额完成5万立方米木材
的采伐任务。 1948年,支前各类物资折合现金47 823万元。1950年支前物资有炒
面165万斤,猪肉3万斤,草垫子500副。1951年末,全县各界人民捐献飞机大
炮款56 7223369万余元(东北流通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