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
第一章 群众文化
第一节 机构
文 化 馆 1949年11月设铁骊县民众教育馆,隶属县教育科,有馆长1
人,馆员1人。馆会为4间草盖砖房,建筑面积60.7平方米。1950年,铁骊县民
众教育馆改称铁骊县文化馆。1957年工作人员增至9人,馆内设文艺、美术和图
书阅览组。是年,添置了部分民族乐器、演出服装及扩大机、高音喇叭、幻灯机
等设备。1985年工作人员增至14人,馆内设有文艺辅导、美术摄影、文艺创评、
科学普及等业务活动组。有砖瓦结构馆舍300平方米,馆内拥有电视机、电唱机,
照相机、收录机等高档文化设备,以及架子鼓、电子琴、电吉它、大提琴、小提
琴、手风琴等乐器。
文 化 站 1952年,在第二区(田升)和第三区(神树)各成立文化总站,
隶属县文教科,编制共3人。其中二区文化总站2人。三区文化总站1人。1956
年4月,随着各区的建置撤销,文化总站随之撤销。1958年初工农、团结、大山、
新建乡相继建立文化站,编制各1人,隶属县文教科。是年,9月15日,因庆铁
合县,原铁力各乡文化站撤销。1962年庆铁分县,恢复铁力县制后,经省文化厅
批准,在朗乡、神树、工农(双丰)成立3个县办文化站,隶属县文教科,编制
共4人。到1968年各站工作撂荒,人员被抽调县文化馆参加“文化大革命”。1973
年,3个县办文化站恢复工作,隶属县文化馆,为文化馆的派出机构。1979年在
桃山、年丰、红旗(王杨)成立3个民办国助文化站,编制3人,隶属县文化馆。
到1985年全县共有6个文化站,其中县办3个,民办3个,编制共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