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活动
第二节 活动
1950至1956年,为配合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社会主义
改造及农业合作化等运动,本县先后开展了板报、广播、幻灯,展览、图书阅览、
文艺辅导等项文化活动。
1953年,全县举行首届群众文艺会演,参加演出236人,演出节目120个。其
中吴玉莲等12人演出的朝鲜民族舞蹈《农家乐》,参加了黑龙江省文艺会演,获
优秀表演奖。到1985年,全县共举办群众文艺会演、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及中小学
生文艺会演41次,参加演出25万人次,演出节目4 520个。每年的春节及旧历
正月十五元宵节,全县举办大秧歌、风筝、灯展等活动,参加者少则几百,多则
上千人。其它节且也分别组织群众举办文艺演出、音乐舞会及美展、影展、画展。
书法等多种活动。
1957年配合“反右”斗争,县文化部门举办了图片展览和幻灯放映,受教育
群众达1.35万人次。组织文艺专场演出65场,观众3.75万人。
1958至1965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
间,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主要放在农村,如兴办农村俱乐部,辅导农村业余剧团,
开展读报、教歌活动,组织农村文化工作流动服务队及图片、实物巡回展览等。
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馆辅导群众唱“革命样板戏”,开
展“小靳庄”活动,以及配合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运动,办画廊,出简报、
标语、漫画等。1979年后,文化馆相继创办了文艺刊物和文艺小报,印发各种文
艺资料,培训群众文艺骨干,举办美展、影展、书法展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