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电影管理

第二章 电影

第一节 电影管理


电影管理站 1963年初,成立铁力县电影管理站,隶属县文教科,编制3人,
下辖1个电影放映队。其主要业务是负责管理全县城乡电影的发行和放映工作。该
站所属电影放映队由绥化电影分公司直接供片。本年共安排影片13部。
1964年,电影管理站同县电影院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财经统一
管理,各自立帐,分别核算。1965年,电影管理站共管理35毫米影片的放映单位
6个,16毫米影片的放映单位15个。本年,全县各放映点共完成放映场次4 531
场。
1969年后,8个“革命样板戏”视为鲜花先后搬上银幕,其它影片视为“毒
草”关了紧闭,加之看样板戏又是政治任务,所以,各影院上座率空前,场场爆
满。为适应此种形势,年末,电影管理站在县内增设2个放映队。1975年管理站
同电影院分设,编制11人。本年,伊春市电影公司将16毫米和8.75毫米影片的
发行权下放给铁力电影管理站,由该站向所辖放映单位直接供片。是年,站内库
存几毫米影片100部,8.75毫米影片50部。年未,管理站首次举办了电影放映
员学习班,至1985年共培训放映学员500人次。1975至1978年,“样板戏”已经
演了近10年,其它影片也只有“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人
们看倒了胃口,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观众寥寥无几,有的放映单位一场最少时
仅十几名观众,因电费都摔不回来,只好退票了事。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种影片纷纷解放,人们争相观看,各放
映单位昼夜连轴转,仍满足不了观众的要求。
1980年,全县拥有放映单位106个,其中县属38个;放映员257人,各种型
号电影放映机113部,其中县属39部。1981年,伊春电影发行公司将35毫米影
片的发行权下放给铁力电影管理站,由铁力电影管理站向所辖放映单位直接供片。
年内,管理站库存35毫米影片130部。
电影发行公司 1981年11月,根据省电影发行公司《关于调整国营电影发行
放映企业管理体制》的精神,将铁力县电影管理站改称铁力县电影发行公司,归
上级公司和县文化科级重领导,以县文化科为主,编制18人。1984至1985年,由
于电视的普及,猛烈地冲击了电影事业,有的放映单位的职工工资开不出,无法
维持营业。1985年,电影发行公司与各放映单位签定了全年上缴片租的承包合同,
对上座率高的影片,给放映单位定收入指标。
(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