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电影放映

第二节 电影放映


电影院 1956年,在县城南门外路西,建一处二楼大礼堂,面积1 200平方
米,座席(长条凳)700个,供集会和演出用。1964年,将大礼堂改为铁力县电
影院,编制7人,同管理站合署办公,业务归电影管理站指导,党务、行政隶属
县文教科。管理站设站长1人兼任电影院经理。放映设备为省拨一套日本罗拉35
毫米电影放映机。1964至1965年,县电影院放映690场,观众291 000人,收入
29 100元。
1969年,为适应普及样板戏的需要,年内,更新2台天极六型座机。1971至
1972年,电影院先后安装了翻板座席、暖气设备,修建了锅炉房。1974年上半年,
举办了革命样板戏电影汇映和“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电影汇映。是年,6月
7日零时35分,铁力县电影院发生火灾,礼堂及放映设备全部被烧毁,经济损失
37万元。
1976年 6月,在县文化馆东侧,动工兴建新电影院,于1979年5月1日竣工
使用,总投资70万元,建筑面积1 866平方米。其中主楼1 68B平方米,两侧休
息室180平方米,座席1 313个。是年,铁力县电影院编制12人,隶属县文化局。
是年,县电影院主要放映设备有35毫米放映机2台,松花江5501型放映机1套。
5至12月上映影片170部,观众达42万人,收入6.3万元。1983年,县财政拨款
1万元,县电影院购置了银幕、镜头、眼镜等设备,于1984年上映立体影片。1985
年,电影院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放映室承包全年场次和费用标准;宣传组承包
宣传费用和电影广告;场务组承包组织观众和座席的维修;财务售票组承包售票
数量和帐目结算。
(见附图)
  电影放映队 1955年成立铁骊县电影放映队,编制3人,隶属县文教科。放
映设备有:“乌克兰”放映机1台,1101型发电机1台。放映队主要面向农村做巡
回放映,放映场所全部为露天,经营方式为包场、赊帐,秋后结算。本年,放映
140场,观众5.6万人次。1956年,铁骊县电影放映队撤销。
1963年,恢复铁力县电影放映队,隶属县电影管理站。本年上映130场,观
众5.85万人,收入0.2万元。1965年,铁力县电影放映队全年在3个农村公社、30
个生产大队、158个生产小队、105个自然屯进行了巡回放映,观众27 327人。收
费标准是:1000人以上的放映点收30元,600至700人收29元,500至600人
收28元,400至500人收26元,300至400人收25元,200至300人收23元,200
人以下收20元。
1969年,本县增设两个县办放映队,每队编制3人。本年,3个放映队各完
成放映任务150至200场,观众24万人次,全年总收入1.2万元。1975年,3个
县办电影放映队撤销,成立8个社办放映队,每队2人,归乡镇政府管理。各乡
镇放映机全部为16毫米、服务范围在本公社。本年,共放映1 200场,观众48万
人,收入0.72万元。1978年,在原有8个社办放映队的基础上,又成立16个队
办放映队,共有放映人员54人。1983年,全县农村电影放映队增至28个,队员
58人。1985年,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电影费的收缴出现了困难,
导致电影队没有活动经费,无钱缴纳片租,放映员无经济收入,所以,大部分电
影队相继撤销,放映员另谋生路。年末,全县农村电影放映队,由1983年的28个,
减少到14个。
(见附图)
工人文化宫 1954年,铁骊县总工会利用建筑公司工会的房舍建工人俱乐部
l处,地址在县公安局东侧。初建时设备简陋,座席用木板方代替,可容纳观众200
余人,是县城职工文娱活动的唯一场所。本年,省总工会将所属的第三电影放映
队拨给了铁骊县总工会,放映员2人,发电员1人,手提式16毫米流动放映机1
台,德国造发电机1台。
1955至1956年,在县工人文化宫原址新建工人俱乐部。1956年,工人俱乐
部竣工,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座席为长条靠背椅,可容纳观众700人。年内
增设手提式35毫米电影放映机2台。全年放映电影295场,观众170 239人次,收
入7606元。年末,改工人俱乐部为职工俱乐部。1957年,上映112场,观众
4.5万人次,收入0.63万元。1958年庆铁合县,放映机交给庆安县总工会,职工
俱乐部交给铁力镇管理。1962年庆铁分县,职工俱乐部随之划归铁骊县总工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67年,陆续上映“革命样板戏”。1969年,
更新放映设备,将长江提包式35毫米放映机换为天极六型35毫米放映机。1974
年9月24日,扩建职工俱乐部。1980年,扩建工程全部完工,扩建总面积3 400
平方米,分主楼、东西侧楼和北楼,其中影剧场1 597平方米,设翻板座席1 282
个,扩建总投资60.2万元。1976年,换天极六型35毫米放映机为松花江35毫米
放映机。1977年,由普通银幕改换成宽银幕。
1978年,职工俱乐部改称工人文化宫。1979年,购置2台松花江5301型35
毫米电影座机。1980年,将两台电影座机改进为自动换机和自动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