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表演团体
第五章 文学艺术
第一节 表演团体
铁骊业余京剧团 成立于1946年,由县城内工商业中的京剧爱好者组成。演
出的剧目有:京剧《逼上梁山》、《武家坡》、《群英会》、《借东风》等,兼演过话
剧《钢铁战士》、《血泪仇》及歌剧《兄妹开荒》、《白毛女》等。1951年年末剧团
解散。
铁骊县评剧团 成立于1953年,隶属县文教科,主要演员有王少伯、吴桂新
等。1954年,自编评剧《双推磨》,参加黑龙江省文艺会演,获优秀创作奖和优秀
表演奖。1955年,本团演员王少伯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56年,剧团
移交给庆安县。
铁力县业余实验文工团 成立于1957年春,隶属县文化馆。在县内社会青年
中,招收文艺爱好者35人,文化馆文艺干部负责本团的管理、排练、指导、演出
等工作。演出剧目有技场戏《状元图》、评剧《茶瓶计》及音乐、曲艺、歌舞等,
活动于全县城乡各地,于1958年3月解散。
钢铁联合厂业余文工团 成立于庆铁合县后的1959年,团址在铁力镇东岗
街。演出剧目有大型歌剧《三月三、》话剧《飞云港》及小型歌舞等。两次参加伊
春地区文艺会演。1960年冬,受县委、县政府委托赴北安庆华工具厂和哈尔滨拖
拉机制造厂慰问演出。1962年文工团解散。
铁力县艺术团 成立于1963年,团址设在铁力火车站前,有500个座席的剧
场。建团初期24人。1964年定员16人。1968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剧团
被解散。
铁力县曲艺团 成立于1964年,演出的主要剧种有东北大鼓、西河大鼓、评
词等,于1968年“文化大革命”中解散。
铁力县业余文艺小分队 成立于1967年初,隶属县工代会,队员9人。演出
小型文艺节目。1968年3月小分队解散。
1968年5月,成立铁力县第二期业余文艺小分队,隶属县文卫组,队员13人,
大部来自铁力县师范学校,主要活动于县内广大农村。年末,小分队隶属县文化
馆。1969年9月,小分队代表铁力县委、县革委赴吴巴老岛慰问子弟兵,演出节
目有反映军民关系的三人相声《三角钱》、小话剧《军民鱼水情》等。1970年3月
12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小分队参加绥化地区前线慰问团,赴珍宝岛为
参战指战员作慰问演出。是年8月,小分队解散。
1971年,成立铁力县第三期业余文艺小分队,隶属县文化科,队员21人,有
工矿企业职工、农民、社会待业青年,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是年7月,小分队
携带慰问品,代表县委、县革委赴嘉阴县为边防军民进行慰问演出。本年,小分
队手风琴手宋志邦,被空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录取。年末,小分队移交县共产主义
劳动大学管理,同时接收原县艺术团部分演员和共大文艺班的部分学员,人员增
至45人。先后排演了京剧《红灯记》、《红嫂》及音乐歌舞节目。1972年,由宋明
东编剧,宋奎方谱曲的大型歌舞剧《大路朝阳》,参加伊春地区文艺会演,获优秀
创作奖。1973年7月,铁力县业余文艺小分队解散。
铁力县知识青年业余文艺宣传队 成立于1974年,隶属县知青办公室,队员
23人,来自县内各知青点。演出剧目多为小型歌舞、曲艺、二人转,活动于全县
城乡和各知青点,并多次代表本县参加伊春地区文艺会演。于1976年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