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概述

第二十篇 卫生

概述


解放前,铁力县的医疗卫生事业极为落后,许多传染病、地方病、常见病威
胁着人民的生命。人们一旦患上天花、鼠疫、伤寒、麻疹、破伤风、产妇的产褥
热和其它内、外科急症,多数没了性命。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组建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1951年成立了中
西医联合诊所,1952年组建区、乡卫生所,1953年区(乡)建妇幼保健站,1955
年全县联合诊所发展到9个,1956年建立县卫生防疫站,1957年建立县妇幼保健
站。县、乡卫生医疗部门根据“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大搞群众
运动”的卫生方针,加强了对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破除“医不扣门”的陈规旧
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66年全县有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了
医疗队伍,使医疗水平大大提高。1969年,县人民医院能够进行心包穿刺、结肠
切除、膀胱破裂修补、膀胱息肉等手术。在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劳动卫生等方
面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县增置了一些较先进的医
疗设备,开展了超声波、脑血流图、心动超声、纤维胃镜等物理检查项目,医疗
外科开展了探颅术、腹动脉手术、肾修补术、肺修补术及马蹄内反足矫形术等项
目。县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了健康儿童流脑的带菌检查、麻疹的免疫效果观察,没
取亚硒酸钠防治大骨节,防治克山病的效果观察以及大面积进行甲状腺肿治疗等
项目;妇幼保健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妇女病普查治疗,应用维生素D2;预防小儿佝
偻病的效果观察;医学教育、药品检验、爱国卫生运动、“两管五改”等项工作也
取得了很大进展。
1985年,全县卫生事业机构增加到30处,全县37万人口,平均每千人有医
务人员5人,是建国初1950年的87倍,平均每4人有病床2.5张,是建国初1950
年的42倍。全县已基本控制了小儿麻痹、麻疹、伤寒、森林脑炎、克山病的发生;
降低了流脑、百口咳、破伤风等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消灭了严重威胁人民生命
安全的甲类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