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公共卫生

第二节 公共卫生


  1949年,县卫生防疫委员会成立后,组织医务工作人员分片包干,深入城乡,
进行讲卫生的宣传教育,动员群众清扫环境,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953年,全县利用各种形式发动群众,开展以清除垃圾粪便,改善水质,整
修厕所为重点的卫生清扫运动。1953至1954年,全县城乡新修厕所8 123个,清
除垃圾622吨、粪便807吨,填平污水坑2 038平方米,灭虱人数28 827人,打
捞子了8斤,疏通沟渠9 376延长米。
1956年,全县结合积肥送粪,大搞五有(鸡鸭有架,猪羊有圈、牛马有棚,家
家有厕所、户户有灰仓)、三勤(对牛马棚、猪羊圈、鸡架要勤起、勤垫、勤打
扫)的建设。至1957年,全县有牛马棚156个,猪羊圈2 459个,鸡鸭架3 761个,
厕所746个,灰仓722个。1958年4月,县委成立了“除四害”(肖灭老鼠、麻雀、
苍蝇、蚊子)指挥部,全县组织大小会战20余次,参加人数达13万人次,捕捉
老鼠112万余只,麻雀13.4万多个,清除垃圾273万吨,流通沟渠72条,全县卫
生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1975年,全县开展了以“两管五改”(管水、管粪便改水、改环境、改炉灶、
改畜圈、改厕所)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在农村推广红旗公社(后
改王杨乡)长富二队的街道马路化,卫生经常化的做法。是年,全县出动60多万
人次,各种车辆26 000多台次,送粪28 994万吨。1977年,全县基本实现“两管、
五改”的队9个,初步达到要求的54个。1980年,本县推广海伦县“两管、五
改”的经验,年内全县农村基本达到“两管五改”标准的生产大队27个,生产队
45个。1981年,对全县23限公共水井进行了水质调查,建立水质档案。
1982年,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卫生升级赛,年内经检查评比甲级标
牌单位57个,乙级62个,丙级5个。1984年,县卫生队购置了洒水车和排污车,
全年铁力镇内清运垃圾1 150吨,清理排水沟5 000延长和花坛、花池318个。
在农村开民服文明村建设。是年,王杨乡村第五村民组,被黑龙江省命名为文明
村。
(见附图)
(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