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宗教
第二章 宗教帮会
第一节 宗教
县内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现有3人,其中男道
主1人,女道土2人。基督教130人,其中信徒22人(男8人,女14人),望友
108人(男19人,女89人),他们每个星期日接着规定进行活动。天主教徒320
人,其中男135人,女185人;伊斯兰教(包括铁力、双丰、桃山、朗乡四个林
业局、干馏厂、火柴厂以及铁路等单位)共有教徒1 558人,其中男795人,女763
人。
一、道教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镇边军在五大营东北侧修建一所关帝庙(得圣宫),
作为镇边军统领、官兵祭扫拜庙之处,这是道教传入铁力县之始。由于中日战争,
镇边军开走后,先有龙门派道上马圆学在该庙任住持。是年,吉林省怀德县杨大
城子无量富道土路教顺来铁骊桃山西麓建修山青观。民国元年(1912年),绥化慈
云宫道士孙永庆在凌云山修建大圣宫,至此,铁力县的道教逐渐发展起来。民国
时期,铁骊境内有道观12处。
道教是多种神教,供俸“三清一帝”: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
道德天尊和玉皇大帝,此外还有天官、地官、水官,龙王、虫王、牛王、马王、药
王,财神、州神、苗神、山神和关帝、娘娘等。道教分多种流派,本县除黄大窝
堡(今东方红)的龙王庙是华山派,余者皆为龙门派。
桃山有山育观、圣云宫(皇经楼),潘家岗(战斗村)有玉清宫,黑鱼泡有三
官庙,何凤楼(卫国乡解放村)西有季老道庙,凌云山有太圣宫(明命寺),山下
有万圣宫。县城有关岳庙、清华宫、上清宫、关帝庙(得胜宫)等。
凌云山明命寺(又名太圣宫)是铁骊境内最大的庙宇,最盛时常住道士200余
人。寺内藏有影印道经共1 200余册,有道学哲理、方术、修练符法、斋醮祈禳等
卷帙繁多,这些经书于解放前全部散失。王元谦、刘元请、岳明广先后为该寺监
院。1966年秋“红卫兵”扫“四旧”时,将该寺全部炸毁。凌云山太圣宫大阁内
的弥勒佛像、上清宫的老君像、桃山古洞的慈航普渡天尊像皆系铜铸,铜像塑艺
精湛,是本县道教文物中的珍品,这些铜像于土改前后全部丢失。
道师刘明哲生于1902年,原籍辽宁省辽阳县。1936年,刘道上在铁骊关帝庙
(今东岗街,原五大营的中营附近)出家。数十年他埋头于《道德经》、《阴符经》
的研究。1963年后,他连续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当选为政协铁力
县委员会常委。1980年,他出席国家道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当选为全国道协
理事。是年,他又当选为伊春市第六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1年当选为政协伊
春市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二、佛教
佛教传入铁俪始于清末。僧人眼发在安邦河大桥东侧,修建一座关帝庙,草
房3间,奉把关帝和娘娘。伪满时期眼发死后,庙内无人管理,佛像被黑鱼泡三
官庙搬走,关帝庙从此不复存在。佛教宗派很多,本县仅有曹洞派,佛教尊释迎
牟尼为佛主。
民国元年(1912年),任和尚等僧人在凌云山修建地藏寺草庙3间,供奉地藏
王菩萨。民国15年(1926年),永慧和佛教居士杨省春等僧人在田升(今双丰
镇)北修建一所明霞寺。寺院前后两层殿,前殿3间供奉地藏王菩萨;后殿3间
供奉释迎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东侧住室9间,内设念佛堂。1945年“九·
三”前后僧人永慧被害,明霞寺也同时遭到破坏。
伪满时期,佛教居主张长法和明霞寺僧人顾周在西乡辘转把街(今双丰镇和
平村)修建华严寺草房3间作念佛堂,解放后佛堂被拆毁。僧人韩和尚在小白街
里修建宝莲寺3间。韩和尚死后,望奎灵山寺僧人明通继任住持。“文化大革命”
期间,念佛堂被摧毁。
1945年“九·三”前,全县共有佛寺5处,僧侣不过20人,明霞寺10人,关
帝庙2人,地藏寺3人,华严寺2人,宝莲寺2人。
新中国成立后,本县已无任何寺院及佛教徒。但在民间仍有一部分信仰佛教,
信守怫教的清规戒律。
伪康德7年(1940年)后,从绥化陆续有七八户回民迁入铁骊县,散居于汉
族人之中,因无神职人员而不能进行宗教活动。1952年,回民主同芳、丁喜彬、王
志全、齐长全等人合伙在城内开设牛肉铺,因无人宰杀肉牛,他们去南岔请来阿
匐安国勤,宰杀牛羊和按教现负责信徒的婚丧礼葬事宜。从此,县内伊斯兰教有
了宗教活动。1956年春,铁骊林业局从续阳林业局调来木材装卸工人“回民工
队” 78人。1958年,铁力林业局在回民工队宿舍附近,修建了3间草泥房作为清
真寺,当时县内的穆斯林也到沐浴室过宗教生活。1960年,由山东省曹县迁驻本
县红旗公社护林大队22户移民,均为伊斯兰教徒,这部分教徒也随同铁力林业局
的伊斯兰教徒一起过宗教生活。
本县境内伊斯兰教派,均属格底目派。按规定,格底目派的阿匐应实行选聘
制,由于条件所限,本县阿句始终没有选聘。他们信仰真主,认为唯有安拉是真
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是伊斯兰教最基本的信仰。境内伊斯兰教主要活
动形式;有部分教徒坚持每天到沐浴室活动,有的信徒在家中坚持每天五次拜功,
多数信徒则不进行各种礼拜活动,只是保持吃牛羊肉的民族习惯。每周的主麻日
活动,参加的教徒较多一些。每年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和斋月之夜的礼拜,
凡是能参加活动的教徒都参加活动。每到这几个节日,教徒们自动到沐浴室集会,
由教长领导做拜功活动,接着教长讲经,有时搞些联欢活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把铁力林业局的清真寺捣毁,把38
部经书抄走,并勒令停止宗教活动。1982年,本县把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坏的
清真寺重新修复,恢复了宗教活动。
四、基督教
1935年,基督教徒手慧南从历城(今庆安)来铁骊宣讲基督教义,许联芳自
愿奉献砖草房两大间给教会做教堂。1936年,基督教传教士常林夫妻2人从绥化
来铁骊传教,到1937年,境内的基督教徒发展到20多人,于慧南为会正(即执
事长)。
本县境内基督教会属信义宗,据考查属于安东劈柴沟总差会绥化教区的分支,
信仰活动是守安息日(礼拜天)。仪式是唱诗歌,祷告、读经、讲道。活动时间2
小时。以后随着信待人数增加,星期三下午活动2小时。
1947年土改时教会停止了活动,1949年恢复教会生活,“文化大革命”中教
会停止活动长达6年之久,于1980年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1985年,本县有基
督教信徒130名,其中教徒22名(男8名,女14名),望友108名(男19名,女
89名)。
五、天主教
1950年,本县从外地迁入的住户有一部分是天主教徒,其中吉林省农安县小
八家子的较多,这些教徒开始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思想顾虑大,不肯暴露
身份,没有教会组织和活动场所,只能在家里祈祷念经,没有公开活动。直到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徒们才逐渐以公开身分过宗
教生活。
1983年6月,应本县天主教会邀请,省天主教爱国委员会主教王瑞环、神甫
刘涣波、秘书长李兴国等人来铁力县下会,做了七件“圣事”(即圣洗、圣振、告
解、圣体、终付、神品、婚配)和“满四规”(即圣教会四规),至此县内天主教
徒基本上都走出了家门参加宗教活动。是年,成立天主教铁力县爱国委员会筹备
小组,从此,县内天主教徒的宗教活动逐渐走向正常。到1985年,全县有天主教
徒3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