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帮会

第二节 帮会



  一、清远堂
清远堂主张清静无为,不嗜烟酒,重饮茶,焚香打坐,敬奉南海大士观音菩
萨。其宗旨,以戒烟酒为目的,故称劝戒烟酒理善会(亦称公所),坛主称“大
爷”。伪满时,县内有一坛生周姓,人称‘调大爷”。初一、十五集会,摆香堂,大
爷领诵五字真言(观世音菩萨),领诵“忌住烟和酒,免去三灾水火风”。说一顺
百顺,大家附和着也说一顺百顺。最后下参,“大爷”上座,众人合掌朝参,餐食
多为米饭、炖肉。
二、家理教
该教创建于明朝末期,为清朝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伪满康德年间传入铁骊县。
坛主袁化,供奉翁、钱、潘三师,宗旨“义气千秋”,教规讲辈份。坛主袁化辈份
最高为22辈。人教者皆称姓潘,相互称“老大”。室内相见,脱帽翻放(意思是
船浮在水上),左手三指或右手四指拿着帽子。喝茶时壶嘴向外,茶杯不能扣放。
入家理教必须讲义气,互相帮助,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如在异地他乡遇有某种
困难,找同教人表明“浅住了”,同教人会凑钱极力帮助。吸收教徒时,摆香堂,
供祖师烧大香,下参备办酒席。入教后每人发给一本名为《海底》的小册子,内
写教规、暗语及本教历史,并记有姓名、辈份、师父家谱等。解放后,该组织自
行解体。
三、道德会
万国道德会,简称道德会,又称中华道德慈善会,系反动会道门之一。该会
于民国期间传入本县境内。道德会融合了儒教、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尊崇“王善人”,提倡“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孝佛忠信,礼仪廉耻”等传
统的旧道德。为配合日本侵略者的需要,该会以封建迷信的道德理论和清规戒律
麻痹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丧失了反抗斗争精神。该会以宗教为掩护,从事汉奸特
务活动,为日冠和国民党反动派效忠。该会内设点传师、坛主,摆香堂,每逢初
一、十五、计三吃素。铁骊境内道德会点传师宋兰甫,受哈尔滨一贯道头子李耀
忠(国民党特务)领导,于1943年在县内开荒设坛,大摆香堂,招收道徒,骗取
民财2000多万元,一部分送哈尔滨交李耀忠。1947年土改运动中,群众斗争了宏
兰甫。1948年,道徒宋兰甫奉其主子李跃忠指示,前后在铁骊县发展道徒340名,
坛主班39名(其中有正式坛主12名),并从哈尔滨拿回来反动“碑文”、“母亲
信”,诬蔑政府,诬蔑共产党领导,破坏全地改革,破坏参军,破坏生产,威胁群
众等。坛主袁绍良是铁骊道德会组织者之一。1943年2月,袁于绥化县参加道德
会组织,1945年来铁骊发展30多名道徒。坛主袁绍良借传道之机造谣说:“三期
末劫,大灾大难,刀兵滚滚,万教归一,只有人道才能免灾”。到处进行反动宣传,
与宏兰甫互相勾结,进行反革命活动。1946年民主政府成立后,严厉打击反动会
道门,道德会完全解体。
四、佛教会
原名慈善会,亦称大同佛教会。中华民国间传入铁骊,信仰的人较多。河子
成、董文生、王寿贵等皆为忠实信徒。该会信徒家里设有香堂,常年焚香、上供、
诵经、吃斋。人们称河子成为“何经主”,也称作“何老修”。佛教会是以儒、道、
佛三教合一的帮会组织,其宗旨以“劝人为善”为目的;入会者必须自愿先交一
定数量的钱物,记入名册后即为会员。在佛教会内专职工作者称“善友”或“居
土”。佛教会筹募钱粮,平时修桥补路,救济灾民,遇灾年开粥锅放粥,逢年过节
对穷苦贫民、叫化子施放一点柴米,施放几件衣服,对老人无力安葬者施舍点钱
物。佛教会每年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为期3天,进行进香超度和施舍
等活动,宣传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