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章 社会新风

第六章 社会新风



  拾金不昧 1981年9月23日下午,铁力县第一中学高中二年三班学生王永
生,在上学途中,拾到一个公文袋,发现里面装有现金支票。存款单共计16 085.91
元,粮票200斤。在没有其它人发现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
为金钱所动,毫不迟疑地把这笔巨款交给了学校,及时的归还了失主。县总工会、
共青团县委、县妇联举行表彰大会,奖励王永生同学永久牌自行车和录音机各一
台,并联合做出《关于在全县职工和青少年中开展向拾金不昧的学生王永生同学
学习》的决定。
舍己救人 1984年4月13日下午4时左右,铁力第四中学学生陈常花、吕东
云放学回家路经铁力西大桥到河边洗手,陈常花不慎滑到河里,水深流急,时刻
有生命危险。铁力县房产处青年厂长李子山发现险情后,立即跳入冰冷的水中奋
力抢救,终于将落水的陈常花救出。但他没留姓名而走去了,后经多方查找,方
知舍己救人者是李子山。铁力县委对李子山给予了表彰。
女 强 者 金春花原是密山县和平乡星光村的回乡青年。1978年,经女友介
绍,她与本县年丰乡年丰村因小儿麻痹而下肢瘫痪的残疾青年朴永万相识了。1979
年4月,金春花来到铁力县与永万结了婚。这个家仅有两间年久失修的茅草房,屋
内的行李和饮食用具都很简单。家里有位体弱多病年近60的婆婆。家庭生活十分
贫困,不用说零花钱,就连吃粮也年年靠生产队救济,欠生产队的款已达700多
元。面对这个贫困的家庭,金春花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奋斗,改变家庭面貌,
让年迈的婆婆和残疾的丈夫生活得愉快、幸福。她承担了全部家务,挑起了全家
生活的重担。她每天很早就起床,首先为永万的病腿按摩,帮助他锻炼身体,然
后做早饭,去队里参加劳动。晚上回到家里还要做晚饭、料理家务。她就是这样
靠着一双勤劳的手,在婚后的第三年终于全部还清了生产队的欠款,使家庭生活
有了转机。
金春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她孝敬婆婆,体贴丈夫。婆婆经常有病,
春花从不嫌麻烦,为老人请医买药,并把可口的饭菜送到婆婆嘴边。结婚8年来,
她常年坚持为婆婆洗衣服。夏天地里活忙,春花就把衣服带到地里利用休息时间
把衣服洗净晾干,收工时带回家里。就连婆婆的衬衣、裤、袜子都洗净补好放在
婆婆身边,感动得婆婆逢人就讲:“我的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在春花料理下,婆
婆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壮,看到这些,乡亲们都说:“老朴太太能有今天,多亏春花
这个好儿媳妇呀”。
为了丈夫生活得愉快幸福,春花除了精心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外,还经
常陪他听广播、看报纸、学文化、谈学习体会。农闲时,还用自行车推着他步行
十多里路去县城看电影、逛商店,去外地旅游。
春花的行动使婆婆和丈夫非常感激,他们也更加关心体贴春花。为了减轻有
花的家务负担,婆婆和丈夫总是设法帮助春花干些家务,为了补养春花的身体,婆
婆专程去街里买回猪肉给春花吃。
1983年,她家所在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她承包了15亩水田
和3亩旱田。她起早贪晚打地埂、播种。她订阅了有关科技资料,虚心向有经验
的老农学习。几年来,她家承包田长势一直很好, 1985年水稻总产达14 000斤,
卖给国家余粮8 500斤,农业收入3 500元, 1985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4 000斤,
总收入1 400元。
生活宽裕了,春花首先想到的是婆婆和丈夫,她给丈夫和婆婆每人买了一套
衣料,给婆婆买了营养品,给丈夫订报刊杂志,家里添置了炕柜、缝纫机、自行
车等设备,又挂了一台毛驴车。金春花一家先后被评为县、市、省、全国的“五
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