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物传略
第二章 人物传略
(一)
富 保 富保,又名富古唐阿。清镇边军右翼五营统领(相当于旅长)。清光
绪十七年(189年)三月,率步兵2 500人进驻铁山包。为屯垦戍边,他首先率
部在治城东4里处修筑了5座呈梅花形营垒,即前、后、左、右、中五营,人称
五大营。富统领驻扎中营行使军令。为了使从事农垦生产的官兵往来方便,车辆
畅通无阻,在铁山包河上架设水桥1座,因富统领监造,故定名为“统领桥”,统
领桥名称一直沿袭至今。为了减少往返,方便官兵驻地开垦,以兴地利,在今王
杨站东南1.5公里处,设了行营窝堡,当时人称“统领窝堡”。
镇边军在富保的统领下,在铁骊境内屯垦戍边、防止帝俄入侵、肃清匪患、发
展农业和交通事业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因而军民关系融洽,人民安居乐业,铁
山包一度呈现升平景象。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富统领挥师
南下,参加对日作战。
乌珍布 乌珍布,字磷书,博罗那六世孙。爱持宋儒义理说,手录小学学经,
日夕研诵之,习九章算术,兼工举子业,其劝导乡人以学问,孜孜不倦。曾任呼
兰城守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一月,任铁山包协领,任期政绩卓著。为
开发铁山包,他着重对日俄战争庚子之乱造成的屯田逃亡之户进行招抚,对贫民
小户积极的安插。任职第二年,便着手监造铁山包协领署。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乌协领于镇边军营址以西,呼兰河北岸踩城基1处,
负山面水,其面积纵横各l.25公里,抵因水土不佳,人烟稀少,垦务求兴,商务
不振,故乌协领的城垣兴建计划未能实施。
巴施武 巴施武,莅铁之前曾任呼兰协领署正黄旗三佐佐领。宣统三年
(1911年)任铁山包协领。莅任后,为开发振兴铁山包,他筹谋深计,用心良苦,
但因地方财力不佳,上司又不支持,因此未能全部实现他的夙愿。据民国2年
( 1913年)六位官兵呈报:“现因生齿目繁,毫无营业。”惟赖值精度日,稍有愆期,
即形困累。现就诸物昂贵,所有一切衣食之需,昼夜焦思”的实际情况,拟清铁
山包屯田界内,逃户遗出之荒,自呼兰河以北,依吉密河南,由西至东划留130方
发给官兵,以资生计。但遭到护理都督兼护民政长毕桂芳的否决。又于民国3年
(1914年),依据绅士目佳龄及奉天招待领荒绅民孙塔基等所请,“拟就领荒各户筹
款(每方地筹银5两),以之购买军械,蓄养兵勇,则是贼氛可熄,地面可靖”的
正当主张,亦被黑龙江行政公署否定。民国4年(1915年)6月。巴协领因公调
省,遗缺即以铁骊设治员王树声暂行兼代。民国5年(1916年)12月,在本人力
争和士绅李春山、谭德、刘纯等恳请下,仍回原任。铁骊父老称颂说:“回忆巴协
领,自到任数年以来,为官廉洁,夙兴夜寐,勤政爱民,体贴民情,关心百姓疾
苦,商民踊跃,奔此乐土,地面渐而振兴,凡事无不尽心竭力,妥善筹办。”人们
对他无不怀有敬仰之情,当时人都尊敬地称为“巴大人”。民国12年(1923年)5
月15日,铁山包协领署移防绥化西永安镇,巴协领仍行寓兵于农之制。
张连科 中共党员,1933年,他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曾历任战士、班长、排
长、团长、师长等职。1937年7月,他率领60余名抗联战士进驻铁骊在依吉密
河上游建立了密营,与日寇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8年4月6日,他率领十
余名抗联战士在铁骊马鞍山附近与日寇联合讨伐队作战中牺牲。
隋德胜 中共党员,松江省宾县人,农民出身。1936年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历任战士、排长、营长、团长、大队长等职。1937年8月21日,率部下在桦川县
孟家岗南山,袭击了敌骑兵部队,由于他指挥有方,歼敌300余人,缴获战马200
余匹,各种枪支200余只,从而威震敌胆。1938年11月下旬,他任东北抗日联军
第十一军九团团长。他带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西征”,克服了重重困难,冲破了
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来到海伦地区,胜利完成西征任务。
1939年2月中旬,他在铁力地区率抗联战士下山搞给养,来到神树附近的一
个木营地,这个营地内有200多工人,几十名敌伪警察,他指挥部队,派出一个
班监视警察,十几人放哨,一部分到工人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一部分人到伙
房搞粮食,同时向伪警展开了政治攻势,最后向工人买了些粮食、衣物,赶走了
伪警的几十头牛,为部队解决了困难。1941年12月,他率部在铁骊凌云山与日寇
展开了激战,在战斗中牺牲,终年30岁。
马三省 原名马盛林,别名马毅。1913年5月12日,他出生于山东省武城
县武官塞区富官屯村。1936年参军,他曾历任八路军连长、营长、新四军团长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八师二团团长等职,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
春,因负伤转入地方工作,1944年12月来到本县在神树地区开展抗日活动。他经
常活动在圣浪、神树、石长、鸡岭、小白等地,组织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救国会
会员,秘密开展党的工作。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神树一带政权被反动势力所
把持,伪保安大队长温业显纠集日伪残渣余孽成立了“神树地方维持会”。马三省
为除掉“维持会”,迎接人民大众的彻底解放,于1945年9月24日午后4时许,
在神树铁路公寓召集抗日救国会会员骨干会议,被国民党神树保安大队包围,为
掩护同志转移,他挺身迎战,负伤被俘。是月26日午夜1时许,被敌人秘密杀害
于神树铁路西大桥附近,牺牲时年仅32岁。
康化槽 1922年,他生于江西省泰和县。红军时期是红四师的宣传员,1937
年任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东北民主联军二十一师六十一团副团长。因长
期作战,身患疾病,于1946年转入后方根据地佳木斯医院治疗。护送途中路经铁
骊病危,经铁骊县医院抢救无效病逝。1946年6月6日,铁力县为康化德烈士举
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公祭烈士,缅怀他对国家和人民建立的功绩。其遗体安葬
于县烈士陵园。
金昌命 朝鲜族,1924年,他生于朝鲜庆尚南道釜山市。1944年3月,他
从朝鲜迁至铁骊县年丰乡落户务农。1946年3月加入铁骊县大队朝鲜民族研,负
责村屯安全。12月,调哈尔滨民主联军总部件供应工作,任班长。1947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是年,他随同所在部队司令部赴朝慰问,受到金日成将军的接见。回
国后他带领全班12名战士押送军列开往四平前线,中途下车为战士打水攀车失足
被车轮压断小腿,因流血多,经抢救无效牺牲。将其遗体安葬在牡丹江市烈士陵
园。同年7月,所在部队在铁力县年丰乡朝鲜族小学召开了金昌命烈士追悼大会。
董文生 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民国7年(1918
年)来本县。民国10年(1921年),任铁骊慈善会会长。民国12年(1923年),
他集资在县内修建了黄水泡子桥、铁山掐河桥、田升站东处桥、安邦河桥等,在
河流宽深的地方设了若干渡口。民国19年,董文生购买粮食捐献山东省临胸县灾
区百姓,被中华民国朱子桥将军授予金质奖章和金匾。伪康德6年(1939年),慈
善会在铁骊设立“治安所”,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独身老人及孤儿,组织他们到老安
所,在生活上给予救济。1949年病故于铁骊,卒年75岁。
车麟镐 朝鲜族,1921年3月12日,出生于朝鲜平安南道肃川郡月峰里的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4年2月,随家迁至铁骊赵文屯(现双丰镇光明村第四村
民小组)。1945年冬,一股土匪串入赵文屯,绑架了屯民朴顺贞等7名群众。村民
兵队长车群镐为解救乡亲,带领村民数人,携带武器火速赶往赵文屯,打散了土
匪,解救了被绑架的群众,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1948年1月16日,他参加了
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剿匪作战后受过表彰。1949年7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入
朝后,被编入朝鲜人民军,为解放浦港,车于1950年参加了夺取和保卫384.2高
地的突击队。,他同7名战士奉命坚守“三八”线以南384.2高地,经过8昼夜的
激战,打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数百名,终于守住了阵地,为大部队
作战赢得了时间。车群镐在第7天(8月15日)的战斗中壮烈牺牲。1951年4月
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车麟镐为朝鲜民主
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与其他7名战士一同被誉为“八大勇士”称号。1983
年3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任车麟镐为烈士。
姚长富 铁力县王场乡红光村农民,生于1937年2月。姚长富世代家贫,全
国解放后,读书至小学毕业,土地改革运动中,参加了儿童团,积极参加站岗放
哨的活动。1958年冬,在农村水利建设中,他带领五十多人在本村搞水利施工,一
次出现塌方险情,他挺身而出,冲进险区抢险,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他不计个人
安危得失,经常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曾下井救马驹、尽义务修排水沟等。受
到全村老少的一致好评。1969年9月9日,他赶着马车路经王杨道口,在惊马与
火车即将相撞的危急时刻,他奋勇向前,力将惊马推出铁道,避免了一场车祸发
生,他却献出了生命。1969年9月,县政府将他生前所在的村改为“长富村”以
示纪念。其遗体安葬于烈士陵园。
陈亚轩 1936年生人,原籍辽宁省朝阳县,中共党员,1958年10月来铁骊
新峰石墨矿工作,正值石墨矿建矿初期,从小黑河运木材,工作条件艰苦,河水
冰冷,他坚持几个月泡在水里,直到完成运村任务。1971年9月的一天,工人正
在矿井下作业。突然,井上的岩石下塌,严重的威胁着井下的工人生命安全。在
这危急的关头,陈亚轩冲上前去,站在最危险的地段指挥工人抢险,坚持7小时
排除了险情,避免了一场倒塌事故的发生。1971年12月,他突患重病,组织决定
他休息治疗。在休息期间,他仍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12月16日,他从神树林场
拉木材回来,当马车路经铁路道口时,迎面1310次货车正高速驶来,车马相撞的
严重事故就要发生,在这危急关头,陈亚轩疾步抢上前去,奋力将马车推下铁道,
他自己不幸牺牲。1973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批准陈亚轩为烈士。
陈景阳 铁骊县满天红村人,生于1950年,1968年2月应征入伍,在沈阳
工提兵432部队第六机械连服役,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4月15日,防
景阳所在部队开赴铁岭市执行一项国防修建任务途电因雨天道滑坡陡车辆失控
为保护国家财产,光荣牺牲。1983年8月20日,陈景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创
追认烈士。安葬于铁力县烈士陵园。
孙绍文1904年12月24 B出生于。宁省昌图县古榆树镇的一个贫农家
庭。1934年迁至铁俪县田升区陈家围子屯当农民。1941年冬,他发动群众为抗联
战士筹集了棉衣、粮食、食盐等。到1945年,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筹集各
种物资。1945年7月,他掩护抗联将领干天放,使其安全脱险。1946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1947年后,先后任田升区区长,建设科及农业科科长、副县长、副书记、
县长等职。1947年土改运动中,曾用自己的津贴费救济贫苦农民。1950年抗美援
朝时期,他带领农民进山伐木,将收入全部上缴省财政,受到省政府通令嘉奖。1954
年调铁骗农场任书记兼场长。到1966年,他带领农场职工艰苦创业,共为农场开
垦 8 000余公顷土地,为国家生产了大批粮食。“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走资
派”进行批斗达8年之久,二ws年平反昭雪。离休后仍关心群众疾苦,虚心倾听
群众意见,积极建议县政府为民修路、打井等,做了很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于
1983年4月28日病逝,终年76岁。
李荣国黑龙江省海伦县人,生干1944年,1959年随父迁至铁力县田升
镇。1962年,他初中毕业后被田升林业局机械厂录用为徒工。1977年,先后成功
地革新了胎、卡具和刀具,试制了“注塞甘”。1979年8月24日,他路经双丰镇
公社朝阳大队于坦屯东的水渠石桥时闻有儿童落水呼救声,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
中,奋力抢救落水儿童,儿童得救了,他献出了年青的生命,时年仅36岁。1983
年5月 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任李荣国为革命烈士。其遗体安葬于县烈
士陵园。
(二)
李秉衡化名李长荣,原籍庆安县人,他生于1914年。1934年,他在庆安
县警察署当伪警察,1935年到铁俪由伪警长、警尉补、警尉升至警务股长。李在
任期间,疯狂镇压抗日联军及进步群众,无恶不作。1939年,他带领伪警察在铁
驷山区搜捕抗日联军,逮捕抗日工作人员及工人 50多人。 1940年,他在四合城抓
走抗日工作人员刘汉书送至哈尔滨监狱。1941年,他在田升区以经济犯、思想犯
的罪名抓走无辜百姓几十人。1942年1月,李诬陷理发员问占良反满抗日,将阎
抓到特务股严刑拷打,迫害致死。同年,在铁骊石长抓定抗日工作人员耿化亭等
12人,当场打死1人,其余押送哈尔滨处死或判刑。6月,在铁骊凌云山捕走抗
日救国会会员刘忠云等7人,全部押送哈尔滨处死。1944年,在绥楞北张禄屯将
抗日将领干天放等5人逮捕送交日本人请功领赏。李任伪警13年中,杀害抗日战
士及爱国人士40余人,罪恶深重,1951年被铁骊县人民政府镇压。
周洪山 辽宁省绥中县人,他生于1898年。1938年,他来铁骊,任伪警备
队分队长。1939年7月,他带领伪警备队在李海店与抗日联军交战,捕走抗联战
士李长海等4人。1940年6月,在西北河附近抓获为抗联送给养的一名老人,严
刑拷打后押送哈尔滨。同年12月,他抓获抗联女战士2人及1名孩童,周当场将
小孩摔死,惨不忍睹。1941年6月,将抗联战士曲XX杀害于铁骊北山。1942年
5月,他带领伪警察将抗日救国会会员刘存金等30人抓获押送哈尔滨,其中7人
被枪杀。周洪山在铁骊期间,采用极其残暴的手段疯狂镇压抗日人员及平民百姓,
多次受到日伪当局的奖赏。“八·一五”东北光复后,周畏罪潜逃,回原籍绥中组
织国民党反共“长城队”,继续与人民为敌。1948年绥中解放,周被抓获后押回铁
骊。1951年被铁骊县人民政府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