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志编修始末
二、新志编修始末
《铁力县志》的编修工作始于1980年10月,至1990年年底,整整经历了10
个春秋。十年间,大体经历了组建机构、征集资料、编写志稿、联审定稿。交付
印刷等阶段。
1979年12月,全省文秘档案工作会议提出了编写地方志工作的要求。1980年
10月,铁力县人民政府决定开展地方志编修工作。是年11月,县委选派工作人员
到龙江、嫩江、双城、庆安等地参观学习。
1981年2月11日,县委常委第六次会议决定成立铁力县志编纂委员会。是年
4月9日,县志编纂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修志人员。1984
年春,全县各基层部门组建起有115人的修志队伍,并有计划地对修志人员实施
了业务培训。在此期间,县志办根据省、市编纂委员会的要求,制定了县志篇目
和资料征集提纲,开始全面地、系统地资料征集工作。鉴于铁力历史档案资料十
分贫乏的实际,我们不仅依靠现有内部资料,还先后到黑龙江省档案馆、图书馆、
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师范大学、长春市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大
连市档案馆、图书馆等处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采集了800万字的档案资料。同
时,又通过各种方式,采访了徐柏生、刘先、唐光裕、徐辅庆、张广权等在铁力
战斗和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方水和、,刘明哲、董明贵等一些老知情人,征
集了1.5万字的口碑资料。县档案馆、统计局、公安局以及县直各委、办、局,各
乡、镇又提供了120万字的部门专业资料。到1986年5月,县地方志办公室共采
集、整理各类资料250万字。
1986年4月,《铁力县志》转入全面编写阶段。到1987年8月完成了县志初
稿的编写,并印刷成册,分送县委常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检委五
大班子成员、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以及全县各部l刁、各乡镇广泛征求意见。同时,
还呈送省、市地方志办公室进行初审。
《铁力县志》初稿送审后,于1987年10月末,又着手编写年鉴。1988年底先
后出版了(198年·铁力县年录》和(198年·铁力年鉴》,即成《铁力县志》的
续篇。
1989年1月,根据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县委、县政府、县志编纂委员会的
修改、指导意见以及全县各部门的建议,再次修订了县志篇目,有的部分重新组
稿,有的部分重新搜集、挖掘资料,做到’边加工、边编写、边总纂。是年10月末,
完成了第二稿,即送审稿。11月,由省志办王文举、柳成栋,市志办杨清河、侯
宝年和县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范国臣组成联市班子,对《铁力县志》送审稿又进
行了审议。
1990年1月,按照省、市主管部门审稿意见,对送审稿又进行了调整、充实、
完善,于6月未完成了第三稿。最后经省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审定
于8月交付印刷。
《铁力县志》的编写,得到了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伊
春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关怀和指导。双丰、铁力、桃山、朗乡林业局、铁力于饰厂。
铁力火柴厂、铁力农场等单位史志办公室和县档案局、统计局、党史办、组织少
办公室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负责过县志办工作的讨明水、王守勤、赵大发、湛
有田、张国巨、姜秀兰及在县志办工作过的白淑兰、姚长江、刘天允、樊亚新、杨
光、王俊杰以及刘佩然、姜宝成等同志也曾作了一定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铁力县志》虽经几易其稿,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
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