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沿革
第二章 历史沿革
一般史书大都笼统地说“黑龙江古属肃慎”,如《晋书》载:“肃慎氏,一名挹
委。在不成山以北,去夫余可六十日行。东滨大海,西接寇侵汗国,北极溺水,其土界
广表数千里。”①不咸山,即今长白山;溺水,即今黑龙江。在清以后的志书也都沿袭
①《晋书》九十七 ②迅富公路在逊克县境内66公里。嘉荫县境内43公里。
此说。然据当代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商周时期,活动在黑龙江地域的是三大民族:西
部东胡、中部秽貊、东部肃慎。肃慎的活动中心在长白山东北,今宁安、牡丹江~带。
他们是否到达黑龙江中游的嘉荫景辖地,尚有待于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
1982年在距县城朝阳镇东9公里永安屯发现的盘口罐、泥质红衣陶壶残片等,
经当代学者考证,①届青铜时代居址,时间约在战国到西汉。(详见《文化志、永安屯
遗址》)
隋唐时期,本县属黑水 。望建河(黑龙江)“又东流与那河(松花江)、忽汗
河(牡丹江)合,又东经南黑水林幅之北,北黑水 之南,东流注于海。”②黑水
的黑水部,活动在黑龙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
还称黑水 为女真。其时居住在宁江洲(今吉林省扶余县石头城),东北到黑龙
江中、下游,乌苏里江以东,直抵日本海的部族,称生女真。据当代学者研究,逊克、
嘉荫一带是生女真的居住地。
公元12世纪初,生女真完彦部首领阿古打,继辽之后建立金朝。金为管理黑龙江
流域的女真等各族人民,设蒲与路,胡里改路,速频(恤品)路。胡里改路治所在今依
兰旧城。其“辖境包括自此以下松花江、黑龙江中游。以及牡丹江流域,东至海滨。”③
元朝时嘉荫地面届会兰府水达达路。
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在东征元帅府旧址,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
卫、所。据《黑龙江志稿》载:“乌云县明属撒哈差地面,置弗河卫,哈尔分卫,五延
所、五因所。”
公元1616年以后,嘉荫县地面又归后金政权管辖。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年),努尔哈赤派扈尔汉领兵攻打位于黑龙江中游两岸的撒哈莲部。“行至兀尔街河,
到舟二百,水陆并进,取河南、河北部诸寨,凡三十有六。”以后又跨黑龙江东进,
“遂即撒哈连部十一寨。”④
17世纪以后,乌、佛地面主要是华拉尔路鄂伦春游猎之地。也有少数达斡尔人和
满族人。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黑龙江将军衙门。1690年,黑龙江将军迁往
墨尔根,爱辉仍设副部统,其疆域“西南至毕瞻河一千二百里宁古塔界,……黑龙江上
游库玛尔路,下游毕拉尔路。”毕拉尔路治所在逊克县车陆。嘉荫地面清初归黑龙江将
军管辖,后属爱辉副都统辖境。光绪三十二年设兴东道,治所在托萝山北,位于萝北县
兴东公社境内。其辖境“北自逊河,东南至黑河口,西距木兰、余庆等县,成为兴东道
------------------
①《黑龙江原始文化论述》谭英杰、张泰湘等著
②《旧唐书·室韦传》
③《黑龙江省古代宫印集》12页,北方文物杂志社,1983年版.
④《黑龙江江古代官印集》12页,北方文物杂志社1983年版。
------------------
管辖地”
光绪三十四(1908年)“朱批会议政务处会议奏单”曾拟设佛山府、乌云直隶
厅。后因辛亥革命暴发而未实施。
民国元年至5年6月,乌、佛地面为萝北县辖地。
民国5年7月设乌云设治局,周址温河镇,隶属于黑河道尹公署。
民国16年(1927年)9月劈乌、萝二县局设佛山设治局。仍隶属黑河道。
民国18年4月,乌云、佛山两设治局同时升为三等县。隶属于黑河市政筹备处。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黑龙江省政权瓦解。乌、佛两县一度失去行政
领导。1932年4月,马占山反正后将黑龙江省政府移至黑河,坚持抗战半年之久。
1933年3月日本关东军讨伐队侵占佛山、乌云两县。
伪康德元年12月(1934年)7日,伪满洲国将原东北四省划为十省。乌云
县、佛山县均隶属黑河省。伪康德8年(1941年)8月,佛山县又由黑河省划归三
江省管辖。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攻占乌云县城。12日炮击佛山镇,出兵佛山县。两
县光复后在动乱中相继组织了维持会和临时县政府。1947年8月成立佛山县工委和
佛山县人民政府,隶属合江省。是年,乌云县撤销建置,乌云河以西地而归逊克县管
辖。
1947年10月,合江省合并于松江省,佛山县又隶属于松江省。1949年5
月;佛山县划归黑龙江省。1950年3月16日,再次将佛山县划属松江省。1952
年上2月31日国务院政齐字第179号文件批示,佛山县又由松江省划归黑龙江省黑
河地区。
因佛山县名与广东省佛山市重名,于1955年11月1日改名为嘉荫县。
1966年3月,逊克县富饶公社划归嘉荫县。同年1月稻田公社划归嘉荫农场。
嘉荫县于1970年3月划届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