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划
第二节 区划
乌云设治初期,下设四个区:第一区辖孙官屯、上道干、下道干、同河镇;第二区
辖柳河屯、常家屯、世德屯;第三区辖单灯罩(乌云站)、雪水温、兴发屯;第四区辖
双河镇、朝阳镇、宝兴镇、宝南镇。
夏国16年乌云设治局第四区划属佛山县,乌云只设三个区。佛山设治时全境有
12个自然电(范家亮子、张家窝铺、朝阳镇、三合屯、布拉吉、砖窑屯、宝兴镇、佛
山镇、王家窝铺、观音山、马连站、吉春站),下未设区。
伪满统治初期,基层政权实行保、甲、牌制。1935年佛山县设1保、3甲、29
牌·第一甲佛山;第二甲稻田;第三甲宝南。第一、第二甲各辖10个牌,第三甲辖
9个牌。伪康德9年改甲为村,全县有18个屯镇,即高升、岳家屯、张家屯、佛山、
新发、不拉砂金、砖窑、江心子、宝兴镇、宝南镇、赵家屯、拉滨站、吉春站、嘉荫
河、鄂伦春(冬营地)、南山里、马连站、稻田。村公所设在佛山、稻田、宝南。
乌云县亦于1935年设保、甲、牌。据伪康德6年12月调查,全县设1保9个
甲;第一甲旧城基;第二甲旧城基;第三甲县城;第四甲双灯罩、河沿;第五甲常家
屯、同河镇、不拉罕;第六甲上道干、下道干;第六甲库尔滨、孙官屯;第八甲雪水
温、双河镇;第九甲培达屯。伪康德9年改甲为村时,在乌云、上道干设立村公所,伪
康德10年增设福民村公所。
------------------------
①36方为1井,45垧为1方,10亩为l垧.一亩为288平方弓,合800平米方.
------------------------
1945年8月日伪政权瓦解后,佛山、乌云两具有二年之久无行政区划。1948年
实施土地改革后,设佛山、稻田、宝南三个区,1949年又并为1个区。辖8个
村,同年12月又改为5个行政村。1951年9月又合并为稻田、佛山、保安三个行
政村,同年10月设立乌拉嘎区。1954年普选时又划为佛山、新发。保安、兴农、
振兴、稻田、乌拉嘎7个行政村。1955年并村划乡,全县设1镇l乡,即朝阳镇,
保兴乡、稻田乡、振兴乡、乌拉嘎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会一,全县成立
4个人民公社,即朝阳镇、和平(原保兴乡)、东风(原稻田乡与振兴乡)、金星(原
乌拉嘎乡)。1959年4月,和平人民公社改称保兴人民公社,东风人民公社改称稻
田人民公社,金星人民公社改称乌拉嘎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大砬子人民公化
1964年5月撤销,翌年又从福田人民公社划出建结烈河人民公社。1963年12月
在双河大岗建国营嘉荫农场,1966年1月改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独立一团,并将稻
田人民公社划属该团。1966年3月逊克县富饶人民公社划归本县。1970年4月
在福民大岗建沪嘉农场。1972年12月从富饶公社境内划地建向阳人民公社与常胜
人民公社。1976年在朝阳镇郊建黎明人民公社,翌年撤销。1979年在红光垦区
的基础上建红光人民公社。到1981年底,全县9个公社辖103个生产大队,43
个生产队。1984年5月改社建乡,遵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指示,将
富饶公社改为乌云镇,乌拉嘎公社改为乌拉嘎镇。至此,全县有3镇6乡84个村民委
员会,计116个自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