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名由来
第六章 地名述略
第一节 县名由来
一、佛山县
佛山县县名源于观音山。据伪康德6年(1959年)《佛山县地图说》:“前
民国16年设治时,县城系设于佛山镇。该处有山一座,山峰极高,岩石秀丽,俗称观
音山.故取名为佛山县。”“观音山”因清礼教徒于该山建观音庙而得名。在1893
年以后的一段时间,观音山金矿采金工人愈万。据民国4年出版的《东三省纪略》记
载:“兴东垦务公司北距观音山金厂仅二百里,每年往金矿采金者不下万人,均以该公
司为逆旅”。可见采金之盛况。由于采金工人骤增,遂有清理教徒流入.他们在临江金
字塔型山腰处建观音庙以兹供奉。因教徒讳言“观世音菩萨”,故称“观音山”。佛山
县因而得名。
二、嘉荫县
1955年春天,雀政府转口务院内交部电示:“你县与关内某省佛山市重名,为
此,你县征求人民代表意见,提出适当名称。”1955年3月25日召开的佛山县首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初拟“曙光”、“嘉荫”、“前程”等20多个县名,最
后议定“曙光”县名报省。省民政厅电示:“佛山县改名为“曙光县”无根据,再从历
史、山脉、河流等名称中选一群众所习惯的县名,”县人民委员会收到通知后又将省民
政厅意见传达给人民代表,代表们一致认为改名“嘉荫县”为宜。县人民委员会给省的
报告中说:“本县境内最大的河流是乌云河、嘉荫河。逊克县五区已按乌云河起名为乌
云区。嘉荫河是本县与萝北县分界的最大河流,环绕县境达四分之一,属本县管辖,在
群众中甚为著名,通用习惯。故将佛山县改名为嘉荫县。”
1955年11月1日,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嘉荫县。
三、乌云县
乌云县因境内乌云河得名。“乌云”系满语“森林”的意思。该县设治手1916
年7月,撤销于194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