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层
第二节 地层
县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中生界及新生界,古生代地层缺失。
一、下元古界
下元古界是本县境内最古老的地层。出露于县境东南部,嘉荫河以北,乌拉嘎河以
东,马连站附近及北沟一带。
下元古界含黑龙江群和麻山群两部分。
(-)黑龙江群
依据地层层序、岩石组合、沉积韵律及含矿性,地质工作者将黑龙江群自下而上划
分为鸡冠山里、山嘴子组、湖南营组。
1、鸡冠山组:中要分布于县境东南部,马连站--柳树河子一带。展布方向北
东,略呈S型,构成小马连站河复背斜的核部,为本县内最古老地层,总厚度大于
2180米。
2、山嘴子组:分布于嘉荫河以北。鸡冠山里地居西侧,其与下伏鸡冠山组为连续
沉积,整合接触总厚度2857米。
3、湖南营组:分布于嘉荫河口及柳树河子一带。岩性以角闪片岩,突变粒岩和销
长片岩。其与下伏山嘴子组为整合接触,总厚度680米。
(二)麻山群
麻山群分为西麻山组和十字山组。
1、西麻山组;分布于嘉荫河口及老沟一带,湖南营组的南北两侧;上部主要为大
理岩;局部含磷灰石及石墨;下部为黑斜长变粒岩等。其与下伏湖南营组整合接触,厚
度1403米。
2、十字山组:主要分布在北沟、小结烈河一带,落马湖顶也有小面积出露。上部
为混合岸化片岩、片麻岩,变粒岩;下部为条纹状及均质混合岩等。厚度800米。与
西麻山组未见直接接触。
二、中生界
中生界主要出露于本县中部与东南部,其中包括保罗系上统宁远村组、美丰组、永
清组;白垩系下统福民河组、淘淇河组;白垩系上统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
组、富饶组、松木河组。以宁远村组的出露面积最大,其次为美丰组与太平林场组。
出露于双河镇--太平林场--永安村一带的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露
头连续,盛产恐龙、被子植物、介形虫、叶肢介、鱼、龟等各门类化石。
(-)余兴侏罗系上统
1、宁远村组:主要出露于大滚子沟、太平河、上马奇河顶、大同村以北,观音
山、秃老婆山、团结沟、守虎山、翁泉河林场一带。由紫色、灰白色、灰绿色酸性火山
岩、火山阵屑岩及少量中性火山岩组成,与下伏地层关系不清,总厚度大干2175
米。
2、美丰组:分布于县境中部牧羊场、扎克大旗河东岸及奋斗农场一带。地层呈北
东向展布,多形成北西向疏级短轴褶皱。最大控制厚度2158米。
3、永清组:本县境内仅出露于永清农场北山,面积小于2平方公里,不整合于美
丰组之上,被福民河组不整合覆盖。岩层产状稳定,倾向北东20--40度,倾角
10-20度、厚度大于265米。
(二)白垩系
白垩系地层出露较全,主要分布在乌云河以北,乌拉嘎河中游、结烈河与嘉荫河流
域以及黑龙江南岸。
1、下白垩统福民河组:该组仅出露于福民河流域朝霞--向阳屯一带,及乌云河
的北一支流上游。该组为一新发现地层,系一套陆相火山岩。
2、下白垩统淘淇河组:主要出露于结烈河—一磨石山~带,以及大同村、团结
沟、三间房等地。该组为一套陆相~洪积相沉积,局部含火山物质。由于后期风化剥
蚀。胶结物多半是疏松状,局部岩石坚硬,形成陡峭山崖,故有大砬子。人头砬子之
称。在磨石山一带,植物化石尚保存完好。此组含透镜状薄煤层,局部(大同村)可
采。
3、上白垩统永安村组:该组因在永安村东的黑龙江岸出露较好而得名。主要分布
于永安--火烧桥一带;在太平村附近也有零星出露,总出露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地
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其厚度大于548·5米。该组为一套湖泊边缘或动水环境的
正常陆相碎屑沉积,展弱氧化~还原地球化学环境。
4、上白垩统太平林场组:该组在县境沿黑龙江右岸低缓丘陵地带断续分布,可视
为苏联结雅--布列亚盆地向南延伸的边缘。地层走向为北北东及北北西,倾向以西北
为主,局部走向北西,倾角缓。
5、上白垩统渔亮子组:仅在朝阳镇南及渔亮子一带出露,面积0·5平方公里。
地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北,倾角10度左右,主要由一套灰绿、黄色砂砾岩、砾岩、
含砾砂岩组成,厚度大于287·5米。本组中盛产恐龙,龟类等脊椎动物化石。
6、上白垩统富饶组:沿黑龙江右岸小河沿一带低缓丘陵的陡坡处有零星出露,面
积仅15平方公里左右。该组属浅湖相细碎屑沉积,岩格变化不大。地层走向北东,顿
西北,倾角缓,一般在8-12度。
近年来(1981、1983、1984),一些地质和古生物工作者在《黑龙江
地质》、《地层学杂志》及《中国区域地质》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认为嘉荫县境内沿黑
龙江右岸晚白垩世地层(包括永安村组、太平林场组、渔亮子组、富饶组)出露较好,
地层连续,化石丰富,产有巨型鸭嘴龙等,是研究我国北方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
一。他们将这套地层命名为嘉荫群,指出这套沉积基本上未见“红层”,与我国其它地
区的晚白垩世地层明显不同。在这里,首次发现了我国晚白垩世泛北极植物区的被子植
物群,其属、种达百余个,因均采自嘉荫县境内,政命名为“嘉荫被子植物群”。其化
石门类之全,保存之好,数量与属种之繁多,较之江对岸苏联结雅--布列亚盆地中相
应地层--研究历史达百余年的查卡杨组,更为丰富,可与国内资料最丰富的山东王氏
组、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媲美。
7、上白垩统松水河组:分布局限在团结沟、老沟、炮台店一带。在三间房一带,
呈角度不整合于沟淇河组之上,主要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熔凝灰岩,在老
沟一带出露为英安岩,厚度大于151米。本组为陆相火山岩建造,以熔岩为主,夹少
量火山碎屑岩,其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在乌拉嘎断陷与佳木斯隆起两个构造单元交接
处,治老沟断裂,团结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分布。
三、新生界
县境内新生界地层颇为发育,尤其是上第三系分布广泛,主要沿黑龙江右岸向南延
伸,形成连绵起伏的低缓丘陵及山间沟谷高低漫滩。主要地层单位有下第三系乌云组,
上第三系孙吴组,大罗密玄武岩;第四系上更新统阶地堆积,全新统超河漫滩堆积,现
代河床漫滩堆积。
(一)第三系
1、下第三系乌云组主要出露在乌云煤矿,乌拉嘎、腰站一带,总面积约105
平方公里,该组在县境内绝大部分被上覆的孙吴组掩盖,系属陆相细碎屑沉积。复理石
--含煤建造,乌云煤矿一带由灰白色、灰绿色粗砂和粉砂岩,灰色、褐色泥岩夹四层
褐煤组成。最大厚度429米。
2、上第三系孙吴组:该组广泛出露于平阳河流域、乌云河流域、五子旗大岗、乌
拉嘎河流域及黑龙江沿岸。分布面积约2000宋平方公里,最大厚度310米。
3、大罗密亥武岩:该组零星出露在嘉荫河中游的三间房一带和结烈河的东侧山岗
顶部。分布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一般多呈帽盖产出,不整合在中生界地层之上,由
一套褐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灰黑色伊丁石玄武岩、杆栏玄武岩、斜方辉石安山去
武岩所组成,属于沿断裂喷发形成。
(二)第四系
1、上更新统阶地堆积: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及其一级交流的河谷中,双河镇--朝
阳镇一带有大面积连续出露,三间房、互助村、三台村等处也有零星出露。它由黄褐
色、灰白色砾石、砂砾石和黄土状士组成,中间夹灰色粘土和砂的透镜体,厚度大于
24米。该组构成黑龙江及其支流的一级阶地,主要为堆积阶地。由于新构造运动上升
较为强烈,于黑龙江沿岸及其支流河谷中的山前部位,形成高出水面30-40米的基
座阶地,或称之为山前缓坡状台地。
2、全新统超河漫滩堆积:主要是沿黑龙江沿岸自南向北分布于马连站、保兴、朝
阳镇、增产屯、稻田地、王家店、雪水温、富饶等处。此外,黑龙江的江中岛屿:双河
岛、结烈河岛、新发套子、永安下套子、罗锅岛、常胜岛也属此类。一般高出水面8-
5米,形成超河漫滩。本组具有典型的河漫滩二元结构,下层主要由砂砾石、砾石等推
移物质组成,属河床相冲积物;而上层主要为泥砂等悬移物质组成,为河漫滩相--洪
积物,厚度大于9米。其中,上部的黄土状土和淤泥厚度不均;一般于低洼处和牛轭湖
中沉积较厚,可达3米。
3、现代河床、河漫滩堆积:沿现代河谷广泛分布,为现代河流之河床和低漫滩、
心滩等构成。组成物质主要是砂砾石、细砂和亚粘土等现代河流冲积、洪积物。此外,
在古河道、牛轭湖等处尚有沼泽堆积物的泥岩及大小冲沟,山麓地带的冲积、洪积、坡
积之粘土、碎石等,形成小规模洪积推、洪积扇等。
(见附图)
@img 6W8005Y.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