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岩石
第三节 岩石
县内地质构成的主要岩石有:侵入岩、火山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类。
一、侵入岩
县内侵入岩不发育,只占基岩出露面积的10%以下。地质学者依据地质构造、岩
浆侵入旋回、岩石特征、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及与邻区资料对比,将其分为远古代侵入
岩、华力面早期侵入岩、华力面晚期侵入岩、燕山侵入岩。远古代超基性--杆栏岩岩
组出露于马连站河复背斜轴部。岩体的长轴北东至北北东向,形态为椭园状或扁豆状;华
力西早期侵入者--花岗岩专组仅分布于常家屯沿江一带;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出露比较
广泛,多呈岩基或者株优产出。其中第二侵入期花岗岩岩组分布于雪水温--四营--
结烈河--北沟一带,另在西北部同古镇小套子及乌云木材加工厂一带也有零星出露。
第三侵入期白岗质花岗岩岩组仅在扎克大旗河二支流及三支流流域有零星分布;燕山早
期侵入岩在本县境内分布广泛,约占侵入岩出露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鲤鱼卧于~
朝阳镇一带。其中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岩岩组仅在西沟塘入黑龙江口两侧有小面积出
露。第三侵入期白岗质花岗岩岩组,主到出露鳇鱼卧子--翁泉河一带。第四侵入期班
岩岩组出露于黑龙江沿岸、王家店西山及九旗大河上游,翁泉河等地。
二、火山岩
县内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强烈,自晚朱罗世以来,形成了宁远村组酸性火山岩、
美丰组基--中性火山岩、福民河组酸性火山岩、松水河组酸--中性火山岩及大罗密
基性火山岩。
三、区域变质岩
县内的区域变质岩,集中分布于东南部黑龙江右岸以及嘉荫河以北地区,构成佳木
斯隆起北缘,出露面积达700余公里,构成下元古界黑龙江群鸡冠山组、山嘴子组、
湖南营组及麻山群西麻山组。此外,在西南部落马湖顶、小结烈河、腰乌拉嘎一带,亦
有少量出露,构成麻山群十字山组。在嘉荫河西侧仅零星出露湖南营组和西麻山组。
四、混合岩类
县内混合岩类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和混合岩两部分。混合花岗岩分布较少,仅见
于南部老沟附近,嘉荫河西岸,以及源乌拉嘎至北沟一带,出露面积约55平方公里。
混合岩出露面积也不太,只见于落马湖至北沟一带,以及嘉荫河口北黑龙江左岸,面积
约75平方公里。
县内部分砂金来源于石英脉,而有的石英脉为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硅质脉体形
成,可见混合岩化作用与金矿有一定的成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