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山脉 县内虽山岭起伏,绵延不绝,但多系低山丘陵,名山不多。掘1985年地名普查
资料记载:全县有自山岭23座(见附表),著名山岭5座。
观音山:据《漠矿录》卷五记载:“观音山,即《黑龙江外记》所载之‘喀木尼
峰’,其地双峰对峙,江流澎湃,舟行相城变色,后人以其水道险阻,把观音于山麓,
改名之日观音山。”
观音山地理座标:东经130‘29’至130‘16’,北纬48‘33’至
48‘36’,主峰高319·6米。南自十里河谷北部边缘隆起,渐次升高,势若惊
涛,涌向黑龙江畔。临江数峰耸立,连绵相瞩。东端一山呈金字塔形,主峰高300·8
米。登临绝顶俯瞰:江流如带,舟似弹丸,房舍呈块。乘舟凭栏远眺,巅峰形如巨椅,
椅上似有现音静坐。及近,可见山脚陡坡有三洞成“品”字形排列。其上怪石磷峋,草
木丛杂,藤萝攀附。大者名“狐仙洞”,昔传深不可测,今因顶部塌落阻塞,仅深数
米。舍舟登岸,自东山脚石砌曲径拾级而上二百米许,至观音庙。庙宇青砖简瓦,飞檐
斗拱,面江负山,掩映于林木之间。庙内立观音塑像,庙外悬铜铸古钟,唐左前建有常
住教徒居室。一应建筑均毁于度于俄乱。1984年秋残砖断瓦尤在,门眉虎头雕饰刻
有花纹青砖数块。考察量得庙基长12米,宽4米,并在山东北坡见石垒壕堑残基。
黑龙江在观音山西北江乌拉嘎河东流,绕过山脚析向东南,江面变窄,水流湍
急。两岸重峦叠嶂,草木葱笼;云雾缭绕;俗为舟船所忌。难怪建国初渔人行舟至此还
挂红布祈求观音保佑平安。
(见附图)
龙骨山:该山位于县城西617号航标与619号航标之间。名为一山,实则丘陵漫岗。
1978年5月至1979年9月,黑龙江省博物馆组织人力于此山临江一侧挖掘恐龙化石,组
装两具平头鸭龙化石骨架。1981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因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
石而得名。
(见附图)
保兴山:地理座标,东经130‘33’至130‘40’,北纬48‘48’至48‘53’.东西跨越
9公里,南北跨越7公里。主峰高504·2米。该山坐落于保兴乡北面,临江而立,北麓
山势陡峭,倾于江上。山东存已废宝兴镇遗址。山顶设有军事哨所。
山以乡名命名。植被为针阔混交杯,盛产猴头蘑、木耳等。
守虎山:地理座标,东经129‘48’至129‘52’,北纬48‘31’至
48‘34’,东西跨越4公里,南北跨越5公里。主峰高787·9米。该山到60
年代初还保持着原始森林植被,珍禽猛兽极多。1960年冬,结烈河公社山产队闻知
此山有东北虎,宋同乏、宋喜忠等5人。在山上守3昼夜,终于捕获一只重800余斤
的猛虎。此后人们便称其为“守虎山”。
磨石山:地理座标东经129‘57’至130‘00’,跨越4公里,主峰高
311·9米,根于结烈河公社东部。嘉东公路穿山而过。因该山岩石可做粗磨刀石,
故俗称磨石山。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
@img 6W800AO.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