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壤分类与分布
第二节 土壤分类与分布
全县土壤分为6个主共,16个亚类,32个土层,52个土种。
一、暗棕壤
暗棕壤分典型暗棕壤,原始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内浆化暗棕壤、潜有化暗
棕壤5个亚类。总面积6739081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6·66%;已
垦耕地116850亩,占耕地面积的28·4%。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常胜乡
373236亩,乌云镇178174亩,向阳乡352432亩,沪嘉乡
388128亩,红光乡(含朝阳镇郊)812770亩,保兴乡1603628
亩,青山乡1410543亩,乌拉嘎镇1890850亩。
(一)典型暗棕壤:面积4080211亩,占暗棕壤面积的60·55%。分
布在山坡或山顶。一般表上容重1·38克/Cm’,总孔隙度48·41%,有机质
6·8%,PH值6·15,全磷0·167%,全钾3·3%,速效磷33·76
PFm,速效拥20·7PPm。磷偏低,适做林用地。
(二) 原始暗棕壤:面积90915亩,分布在山顶或陡坡中上部。黑土层厚
15厘米左右,成土母质为残积物与波积物。土壤PH值6·3,有机质9·17%,
全氮0·5571%,全磷0·3442%,全拥2·08%,容重0.95/Cm’,
总孔隙度62·60%。
(三)草甸暗棕壤:面积1721417亩,占暗棕壤类面积的25·54%,
已垦耕地56492亩。分布在缓坡地与玻平岗地。母质是玻积物和洪积物,土质较
粘,黑土层20厘米左右,其下有20厘米左右过度层,质地比上层粘,再下为褐棕色
淀积层,小核状结构,夹有小石块,有铁锰核。表层客重1·44克/Cm,总孔隙
度46·43%,有机质含有较高,平均11%,有的高达20%以上,黑土层全磷
0·286%,全钾2·49%,全氮0·464%,PH值6·05。
(四)白浆化暗棕壤:面积243681亩,占暗棕坡面积的3·61%,已垦耕
地县785亩。分布在被下岗地与排水较差、周期性滩水以及岗地缓坡地段。表土容重
1·53克/Cm’,‘总孔隙度43·47%;有机质含量6·1%,高者达8%全氮
0·262%,全磷0·14%,全钾2·83%.
(五)潜育化暗棕壤:面积602857亩,占暗棕灌面积的8·94%。表土
容重1·6克/Cm‘,总孔隙度41·16%,有机质7·2%,全氮2·34%,全
磷0·2%,全钾3·18%。
二、草甸土
草甸上有3个亚类:典型草甸土、潜育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面积2216441
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1·92%;已垦耕地264940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
的64·41%。分布在河谷两侧,沿江平原,山间洼地,扇形沟口处也有少量分布。
常胜多154047宙,乌云镇218789亩,向阳乡449927亩,保兴乡
592924亩,红光乡537755亩,青山乡154658亩。黑土层深厚一般
在20至50厘米之间,土壤水分充足而稳定。
(-)典型草甸上:面积817629亩,占草甸土类面积的36·88%,已垦
耕地62029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08%。分布在河谷平原较高部位、低洼
地和岗坡地的过渡地段。黑土层厚达50—100厘米,表层容重1·45克/Cm‘,
总孔隙度42·81%,有机质含量表层平均为5·04%,最高可达7·29%,亚
表层明显减少,平均为1·141%。PH值5·8一6·5之间,显徽酸性。耕层平
均全氮0·382%,有机质8·94%,速效磷34·94PPm,速效钾290·5
PPm。氮、钾含量较丰富,磷含量偏少。
(二)潜育草甸土,又称沼泽草甸土。面积727140亩,占全县草甸土面积
的32·8%,已耕地54322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20%。分布在河谷低
平地和岗间谷地。根据杂草混生情况,可判断土壤潜育程度,杂草越少,潜有化程度越
强,若杂草消失,全被小叶樟取代,则土壤由潜育草甸士演变成草甸沼泽土。该壤具有
黑土层深厚和腐殖质含量高的特征,因水分过多,表层有半泥炭化的草根层,下部潜育
明显,有大量锈斑。表层客重1·45克/Cm’,总孔降度46·1%,有机质量含量
一般在10%左右,最高达18%以上,第二层仍在2·9%左右,PH值5·9,全
氮0·454%,高达0·58%,全磷0·304%,全钾2·91%。潜育草甸土
肥力较高,农田耕作年限长,但应稍加排水
(三)泛滥地草甸土:面积671672亩,占草甸全面积的30·3%,已垦耕
地148589亩,占全县耕地36·12%。分布在沿江和河流两岸的低阶地上,季
节性受洪水侵蚀。由于冲积作用,草甸过程和地质沉积作用交替进行,腐殖质层重复出
现,土层较厚,一般在40—60厘米之间。表层有机质含量平均8·3%最高达
19%以上,全氮0·343%,全磷0·222%,全钾2·98%,表层客重
1·52克/Cm’;总孔隙度43·80%
三、白浆土
全县白浆土面积132347亩,占全县面积的1·3%,已耕地9555亩,
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的漫坡、漫岗上。常胜多3200
亩,乌云镇6558商,红光乡43823亩,保兴乡78766亩。成立母质多为
河湖粘土沉积物,地下水位较深,矿化度较低,黑土层较薄。其下有明显的白浆层,质
地粘紧,渗透性差,肥力低,冷浆,板结,干时硬,湿时粘,不抗旱,不耐涝,是本县
的低产土壤。1981年调查分为两个亚类:岗地自浆土和平地白浆土。岗地白浆
土分布在岗地上,黑土层较薄,一般在15至20厘米之间,肥力较低,开垦后
易造成水土流失,自浆层坦露后不能继续耕种。平地白浆土黑土层较厚,表土腐殖
质含量高,地力中等。1985年普查认定为一个亚类,即岗地白浆土。据普查8
个分析剖面统计:岗地自装土显中性和微酸性,上下层变化不大,有机质集中在表层,
含量7.6%左右,全钾含量均在3%以,全氮0·329%,全磷0·204%。
耕层客重1·55克/Cm,总孔隙度41·6%。
四、河淤土
河淤土有典型河淤土、生草河淤土两个亚类。面积260794亩,主要分布在黑
龙江流域的河谷漫滩,以常胜、乌云、红光、保兴等乡镇为多。河淤土母质为淤积物和
洪积物,大部为妙质层状,余为砂夹粘砾质,表上腐殖质较多,但肥力不高,且易受洪
涝,宜做牧地。最近土壤普查将其列为草甸土说明。
五、沼泽土
沼泽土分草甸沼泽土、泥炭沼泽主、生草沼泽土、腐殖质沼泽主4个亚类。面
积366717亩,占总面积3·62%,已垦耕地13445亩,占本上类的
3·66%。主要分布于河网地区、山间洼地、平原蝶影洼地,以常胜、青山、乌拉嘎
3个乡镇为多。
沼泽主是在地势低洼、母质粘重、气侯湿润、地表水多、地下水位高、土壤经常处
于季节性或长期积水状态,生长喜湿性植物条件下形成的。据1985年土壤普查采样
化验:表层有机质含量12·90%,全氮0·484%,全磷0·292%,全钾
2·58%, PH值5·85,呈酸性反映。上层有机质积累较多,下部由于水分过
多,缺氧,使高钱变为亚铁。此类土壤虽然肥力高,植物生长繁茂,但易受洪涝灾害。
六、泥炭上
泥炭上只有一个亚类,即薄层泥炭土。初步调查面积为2542亩,主要分布在山间
谷地及低洼地段,以苦草混为主,泥炭层一般在60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重20·29‰,
全氮0·48%,全磷O·36%,全钾2·O65%,PH值5·85,呈微酸性。
此类土壤虽黑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较高,但因质地粘紧、冷浆、板结、渗透性差,政
耕性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