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森林
第七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森林
有清以前,县境内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沿江低山丘陵多为针阔混交林。公元17世
纪中叶沙俄帝国主义东下,鄂伦春族南迁,经盗伐火焚,沿黑龙江浅山区林相大部变为
阔叶林,木材蓄积量有所下降。
民国初年,乌、佛两县相继设治以后,境内森林覆盖面积十有七八,佛山县村屯大
都坐落在林海边缘,惜从未进行过蓄积量调查。
日伪统治时期,康德2年(1935年)12月末,实业部林业司曾在乌、佛两县
进行森林资源调查,两县.总面积为3048800公顷,林地面积180万公顷,
占总面积的58·3%。林木蓄积量为127293500立方米,其中针叶树
48810725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38·3%。其时疆界南临场原县;,西至
水库山连龙镇,西南以玛哈拉山分水岭为界与通北县相邻,西北亚科尔芬河与逊河稽垦
局相接,东界仍在嘉荫河。
建国初,嘉荫县东、南仍以嘉荫河自然流向为界和萝北县、鹤岗市相接,西南以汤
旺河为界连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小兴安岭北麓大片原始森林属佛山县林政管理范围。本
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新青、东风、乌伊岭三林业局相继环县建立,大部施业
区在县境之内。1964年又改以分水岭为界,但三局仍有部分林场、森林经营所建在
县辖区内。
据1973年调查,全县总面积(含3个林业局音p分施业区面积)775200
公顷,县经营的林业施业区面积375460公顷,占总面积的48·5%,其
中天然林170945公顷,人工林983公顷(含经济林44公顷),灌木林
1655公顷,疏林地11783公顷,新造未郁闭幼林地5510公顷。1985年
在1973年基数上调查,全县国有林地237944公顷,乡镇有林地24674
公顷(不含嘉荫农场)。在乡镇两荒林地中,低价林地289000亩,占65%8疏
林地22400亩,占5·1%;火烧迹地11000亩,占2·5%;采伐迹地
1900亩,占0·4%;荒山荒地43400亩,占9·8% ;沼泽地35000
亩,占7·9%;其它山脚林地40654亩,占9·2%。
1973年调查时全县活上水总蓄积量14178365立方米(不含3个林业
局施业区),其中用材林11752796立方米,防护林1461196立方米,
疏林地蓄积量721016立方米。到1985年总蓄积量增长到14746594
立方米,与1973年比,纯增568229立方米,每年平均纯生长量47352
立方米。在总蓄积量中,国有林水13176361立方米,乡镇有林木
1570233立方米。
县内森林为温带北部针阀混交林,针叶树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
等,阔叶林有水由柳、黄菠萝、胡桃揪3太硬阔以及柞、榆、色、椴、桦、杨、柳等。
针叶树种主要生长在分水岭南侧,为伊春市3个林业局所辖,在太平均顶端有小片少
量樟子松生长,水曲柳、胡桃揪、黄菠萝多生长在乌拉嘎河以南到嘉前河之间的硬阔混
交林中,其余岗坡地带均为柞、桦、杨等阔叶天然次生林,河岸两侧多生长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