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黑龙江洪水

第八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黑龙江洪水


黑龙江中游洪水组成主要决定于苏联的泽雅河和石勒喀河。若泽雅河与黑龙江上游
洪水互相遭遇时,也能引起黑龙江中游发生特大水灾。至于布列亚河,它只有在和黑龙
江中游的洪水相遭遇的情况下,才会造成或加大其人口下游段的水灾。布列亚河在本县
常家屯对岸流入黑龙江,其洪水对本县有直接影响。它汇入干流后,在永安以下,保兴
山附近,江宽不超过600米至800米,江水突然受到陕控,暴涨暴落,往往使嘉
荫、乌云两站的水位变幅大于上游黑河站,是全县沿江冲积小平原极易发生水灾的重要
原因之一。根据观测和调查资料得知,嘉荫县自1872年至1985年的114年
中,共发生14次洪水灾害(详见附表),其中特大洪水有7次(1872、1897、
1928、1958、1959、1972、1984)。若用引起灾害性水位(基
本不受灾水位:嘉荫站97米、乌云站98米)来衡量供水出现的次数,则平均5年
左右发生1次。历史上特大最高水位出现在1872年,乌云站水位高101·57
米,嘉荫站101·99米。其次是1928年,1984年,56年一遇,与民间流
传的“黑龙江六十年发一次大水”有点巧合。
黑龙江洪水大多数年份洪峰值出现在7月下旬。还有个别年份出现在9月中旬,例
如1959年嘉荫站洪峰出现在9月14日,朝阳镇居民在房上过中秋节。由于构成黑
龙江水患的主要支流在苏联境内,我国所存水文资料不全,水文观测也存在着一定团
难。所以历史上对黑龙江洪水的早期预报都不够准确,这就加大了沿江县份防洪的困
难。1984年春省水利厅预报本年黑龙江洪水中大偏高,而实际上是建国以来的特大
洪水。
19世纪晚期黑龙江中游出现的两次特大洪水,因为那时嘉荫县尚未设沿,沿江除
了3处“卡伦”(即边防哨所)和游猎的鄂伦春人,很少有人定居,实际上并未造成灾
害性损失,历史上也无记载。
民国17年水灾,乌、佛两设治局损失惨重。据案续记载:江水泛滥前,已平地水
深数尺,到8月1日江水出槽,佛山县最高水位100·76米,乌云县最高水位
100·36米,沿江屯镇多数被淹没,佛山镇筹建的县衙与陆军防所及包工备料被洪
水冲走大半。乌云城区商号倒闭过半,据县政府报称:“本年8月1日河伯肆虐,洪水
为灾,街市水与屋檐齐,房屋十九漂没,物质损失为数甚巨,灾情之重空前所无。然此
属有形之损失,尚可目睹,至无形之损失不可数量计。”
民国18年水灾略轻于17年,佛山站最高水位98·94米,乌云站最高水位
98·99米.
据乌云县政府民国19年统计,乌云县两年水灾损失总金额达94305元(现大
洋),全县受灾人数达1452人,破产19户,直接失业者1285人,间接失业
者442人.
伪满洲国最大水灾出现在康德5年(1938年),朝阳镇最高水位99·68
米,乌云镇最高水位99·42米。粮食总产比康德3年分别下降63·8%和
66.9%.
建国后;大的水灾有8次。特大水灾4次,贵别出现在1958,1959 、
1972、1984四个年份,损失最惨重的是1984年,洪水吞噬农田258000
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3%,流泡房屋4921户,全县直接经济损失6892
万元。是年8月21日上午7时许,小新发溃堤,下午5时许洪水进县城。入夜,全城
悉成泽国,霪雨霏霏,阴风低吼,浊浪滚滚,北望水于天齐。翌日繁荣街、江山路航驶
汽船。县政府大院小船往来如梭。7日后洪水撤出朝阳镇。
(见附图)



@img6W8006A.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