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低温冷害和阶段性低温
第三节 低温冷害和阶段性低温
低温冷害是嘉荫县粮食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作物生育期积温不足,白天温度不高.
夜间温度不低,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但小麦在低温年的产量则大大高于高温年
的产量。据统计,低温年小麦平均亩产76·5公斤,而高温年仅58·5公斤。大田
作物则相反,低温年平均亩产只有60公斤,而高温年平均92公斤。
近27年低温冷害出现频繁,危害程度加重,其中1964、1969
1972、1976为明界低温年,1960、1971、1981、1983年为次
低温年,即每隔三四年就有一次低温灾害出现。
阶段性低温是指某一时段内气温较历年同期明显偏低;在县内分为前期和后期两
个阶段。
前期,即5月下旬至6月末,此期间大田作物热量要求比较高,若6月份积温低于
490℃ 就是出现了阶段性低温,若低于460℃.就会造成严重减产。
后期,即进入8月份以后,影响县境内的冷空气活动频繁,积温变化幅度加大,常
出现明显低温,当8月份积温低于525℃,农作物就要受害。1969、
1971、1972、1976、1981有5个年份都是由于8月份阶段性低温而造
成粮食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