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人口民族第一章 人口增减第一节 建国前乌、佛两县人口概况 一、乌云县
乌云县设治前无人口统计。民国元年至4年,属萝北县辖境。据《黑龙江志稿》记
载,民国元年萝北设治局有人口578人,其中男489人,女89人。此时定南镇、
宝兴镇、朝阳镇、双河镇、温河镇、逊克镇6镇约有200余人。民国3年,萝北县人
口陡增到1134户, 6873人。其中男5824人,女1049人,已婚者
1721人,未婚5152人。①民国4年,温河镇有人口近百户,商号10余家,
宝兴镇卡伦由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人口数不少于温河镇。
民国5年乌云设治时,全境共有居民199户,790人,其中男675人,女
115人。到民国15年,全境人口增加到443户,1749人。其中男1545
人,女204人。10年总人口增加1倍多,男增加1·29倍,女增加0·77倍。
人口增长因素主要是迁入,因男女性比例悬殊,自然增长率在零以下。
民国16年9月,由于结烈河以东,即朝阳镇、宝兴镇、宝南镇划归佛山没治局,
乌云设治局人口较上年减少400余人,计有1200人。民国17、18两年,因
连年水灾和苏军入侵,使原住户迁促很多,但因同期流入也较多,所以总人口仍有明显
增加,民国17年总户数480户、1706人,民国18年563户、2208
人。至民国20年,全县有人口573户, 2228人。
1933年春乌云县沦陷时,全县有人口736户, 2883人。②到1943
年,全县有人口1492户、6793人。10年间,人口呈“ 波浪式”递增。只有
伪满康德10年(1943年)从宁安、穆棱等县迁入300户、 1492人,才出
现大幅度增长。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焚烧了档案,所以1944、1945两年无人口统
计。1946年县政权迭经变动,亦无人口统计。1947年乌云县撤销建制。
----------------------------
①《黑龙江志稿》卷十二人口
②见伪满康德元年《农业调查》
----------------------------
二、佛山县
民国16年9月佛山没治时,全境便有120户、502人,其中男400余人,
女不足100人。由于设治第二年黑龙江最高水位达100·76米,全境12个屯镇
悉被洪水淹泡。第三年虽然水灾比上年小,但9月份苏军火烧室南镇,各屯镇居民都十
分恐慌,迁徒较多,所以人口增长十分缓慢。民国18年全县有居民153户、662
人。其中男478人;女18世人。①到民国20年仅有158户、 785人,男
598人,女187人。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单身汉流入境内采金、狩猎或打烧材营
生,自然增长率呈负数。
1933年佛山县沦陷时,全境有居民285户、 1400人。到1943年增
加到1204户、 7500人。10年间人口增长4·3倍,呈“折线形”。日伪统
治初期人口略有增加,伪满康德4年至6年,由于抗日联军在佛山境内活动频繁,日寇
统治异常残酷,以种大烟、狩猎为业的人不得不迁徙,所以人口逐年减少。伪满康德7
年,因乌拉嘎金矿开采,全县人口陡增到6224人,比上年增长3·8倍。伪满康
德10年8月,从桦川、桦南两县迁入开拓民1000多户、约5000人,本年乌
拉嘎金矿停采黄金,工人撤出金矿近2000人,年末实有7500人。
1942年乌拉嘎金矿闹“瘟疫”死亡近千人。1944年开拓新村“克山病”蔓
延,又死亡1000多人。日伪统治期间,人民无医无药,衣食无着,死亡率很高,人
口自然增长率亦为负数。
(见附图)
@img 6W800AZ.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