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国后的人口增长 1947年佛山县解放之后,由于黄金生产的发展,人口迅速增加到1500户、
8000余人。1949年末已达1896户、10251人。其中男7063
人,女1388入。建国后36年,嘉荫县人口增长速度很快。据1985年底统
计,全县共有人口15319户;65344人。其中男38340人,女32004
人。与1949年相比,增加5·3倍,其发展表现为“凹”线型。
一、机械增长
1949至1954年,由于乌拉嘎金矿局黄金生产量逐年减少,工人干部陆续调
走,全县总人口逐年减少,到1954年仅剩5051人。1955年以后,国家开
始有计划地从山东省往黑龙江省移民,人口又逐年增加。1955年移民159户、
704人;1958年移民100户、518人;1959年移民120户、600余
人。此外,尚有调干和自动迁入。1958至1961年,每年递增约2000余
人。 1962年由于移民返籍,全县人口较上年减少2166人。①1963年全县
国民经济好转,人口又大幅度增长。到1964年底,又增加到14314人。
1965至1978年,为全县人口逐步增长肘期,平均年增长率约65‰,人口
机械增长率为45·45‰ 其因素有五:1964年嘉东公路通车和兴建嘉荫农场,
从外地调入一大批农工和干部。1966年春富饶公社划属嘉荫县,人口基数增加
8000多。 1968—1971年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上海及南合铁路局知识
青年来本县插队落户,他们虽然大部分陆续返城,但仍有300余人在边疆安家立业。
根据省计委1974年在嫩江县召开的“开荒建点”会议精神,双城、肇东、明水等县
部分社员来县开荒建点,结烈河公社9个生产队,红光公社、乌拉嘎公社大部分生产
队、向阳公社和保兴公社的部分生产队都是1975至1978年间自动迁民所建。国
家调干和工矿企业发展(如乌拉嘎金矿)。
1979至1985年,全县人口平均机械增长率表现为负数。7年落户累计迁入
23423人、户口迁出29850人,机械减少6427人,车均机械变动率为
--10‰
然而7年中每年平均人口总数仍表现为微量递增,其因素有二:1、未落常住户口
迁入多,迁出少。如1984与1985两年未落户口人口迁入1888人,未落户
口迁出只有1115人,2、人口出生数高于死亡数自然增长率平均13·5‰.
------------------------------
①《国民经济资料汇编》年未统计。1961年13499人;1962年11833人.
-------------------------------
比前7年下降13·9‰。
由于迁出者主要是返城知青,以及各类中、初级技术人员,而迁入者多为农民及少
量初级技术人员,使人口素质有所下降。
二、自然增长
50年代,由于男女性比例差较大(男高于总人口的60%,女低于总人口的
40%),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大多数
年份低于20‰。60年代以后,人口自然增长出现两个高峰:1963—1968年
在40‰上下波动,1970—1976年均高于24‰。1977年以后,由于开始
认真地抓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才逐年下降,1985年为8·92‰,是历史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年份。
(见附图)
@img 6W8006C.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