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汉族

第二节 汉族


据1982年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汉族人口68313人,占当
全县人口总数的96·97%。
嘉荫县虽然汉族人口最多,但迁入较晚。满洲贵族夺取全国政权以后,他们以盛京
以北为祖宗发祥地,禁止汉族人口到山海关以外垦殖。清初康熙皇帝为了抵御沙俄的侵
略,从吉林、宁古塔、盛京等地调水师营、汉军、驻站站丁、它在庄丁守御爱辉一带,
其时即有山东、河北等地汉族人口流入嘉荫县境内。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签定以后,中俄边境民间贸易兴起,有的商人往返:
两国之间做生易,择地而居,焦宝善、胡维臣、王垂相等人便定居于温河镇。(《详见
人物志·焦文珩传》)。1874年嘉荫河流域发现金笛,1893年观音山金矿开
米,从内地陆续招雇的采金工人有的改业定居于观音山附近,他们是佛山县较早的汉族
居民。
民国初年,黑龙江省曾有计划地迁徙晋冀鲁豫灾民到黑龙江沿岸各县落户。乌云设
治局曾分配给两批,但因交通不便只接受一批(详见《土地开发》)。以后,焦、胡二
姓多次代表政府回原籍招徕垦殖,兴建了常家屯、雪水温、单灯罩(乌云镇)等电落。
朝阳镇、宝兴镇、宝市镇汉族居民多为观都金矿局采金工人破产不得归者,也有经营:
商业不归者。
伪满时期汉族迁入乌,佛2县有两个高峰21939年乌拉嘎开采;194三年迁
入开拓民(详见人口一节)。但后来迁走很多,定居下来的不足半数。
建国后37年(1949—1985),汉族人口迁入的渠道很多:有国家计划移
民,有自动迁入,有知识青年插队落户,有调干,以及随着嘉荫农场和乌拉嘎金矿的发
展建设而大量招用、录用、调入、迁入的工人和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