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化教育
第五节 文化教育
鄂伦春族虽有语言,并无文字。建国初期居住在胜利屯的鄂伦春族全是文盲。
1952年在乌拉嘎金矿北沟办小学一所,共有学生13人,其中鄂族学生6人。
1955年增加到10人。鄂族学生的衣、食、住、学等各项费用全由国家承担,每个
学生全年供给费约180元。1956年为方便鄂族儿童就近入学,在胜利屯建小学。
同年10月初开课,招收学生25名,除食宿费外,其余仍实行免费。60年代初,鄂
族的初中学生到金矿局就学,高中到县城就学,还为齐市民族中学和伊春师范选送一批
学生,已经培养出本民族的医生、教员和农业技术人员。
党和人民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鄂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早在50年代初,就给他们订阅
《人民画报》、《民族画报》、《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1968年生产队购
置了电影放映机,鄂族社员最低每周可以看一次电影。1973年鄂信春族定居20年
大庆时,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赠送收音机、录音机。1983年9月鄂伦春族定居30年
大庆时,县政府赠送一台彩色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