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股合板等工业

第三节 股合板等工业


嘉荫县胶合板厂建于1981年,其前身是县水器社和木材综合利用加工厂,为
隶属工业局的大集体企业。木器社原是1951年刘显廷、迟安客等6人合办的铁木
社,1956年走上合作化道路,1958年4月曾并入县制材厂。1959年9月从
制材厂划归建设局,成立工程队。1962年又从建设局调出,重新组建木器社,从事
木器家具和小农具生产。
1975年9月,为充分利用本县木材资源,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木器社改为木材
综合利用加工厂,厂址迁到下站河。由县财政投资302500元,做为迁厂兼用。同
年在原有31名职工的基础上,又把收六集体工人80名。1981年由下站河迁回朝
阳镇,转生产胶合板,改名为嘉荫县胶合板厂。拥有固定资产74万元,职工72名。
主要设备有国锯5道,两吨蒸汽锅炉1台,50马力集村拖拉机1台,60马力胶轮拖
拉机1台,620车床1台,牛头刨1台,摇背钻1台,台钻1台,100千瓦发电机
2台,扁担机1台,旋切机1台,剪板机1台,涂胶机1台,热压机1台,锯边机
1台,以及部分辅助机械。当年生产胶合板1·7立方米,单板130立方米,板方
材1159立方米。由于设备不配套,产品质量不过关,生产处于干干停停状态。
1985年全年生产5个月,生产机电饭526立方米,胶合板82立方米,细木工板
6立方米,实现产值17·8万元,亏损5万元。
嘉荫县木器文具厂是1982年9月在原纸箱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厂长马正
昌从五营区招聘。开始有职工9人,主要生产木格尺、铅字盒、存权盗、木捶、汽省
把、铅字盘、黑板、平冲板,与哈市百货批发站和印刷厂器材门市部建立协作关系,沟
通了供销渠道,产品销售情况和企业经济效益一直比较好。1983年职工增加到26
人,盈利1700元。1984年水灾将厂房冲垮,迁到原机电厂厂址,除原有厂房
和办公用房外,贷款5万元,建辅助车间。全年盈利15600元。该厂1985年有
木工、制材、铅字盒、油漆4个车间,职工36人,其中国营工人9人,大集体工人
27人,固定资产8·5万元。工资形式:木工、制材、油漆3个车间实行计件工资,
铅字盒车间实行小组承包。全年完成产值11万元,盈利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3055元。1986年县投资15万元,又新增设算盘车间,已正式投入生产。
嘉荫县林业知青木材综合加工厂建于1981年。是县林业局所属的集体所有制
企业。当年生产板方村1200立方米,实现产值30万元,盈利1万余元。主要设
备有50千瓦发电机1台,绞盘机1台,圆锯8道,620车床1台,平刨机1台,庆
刨机1台,电焊机1台。1982年后,职工不断增加,生产也有较快发展。1985
年拥有固定资产34万元,生产木制家具1160件,办公桌、学生桌429件,软椅
100件,卷柜37件。有职工74人,其中待业青年46人。全年完成产值23万
元,盈利4万元,上缴税金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3108元,是知青工业中较好的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