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粉
第二节 制粉
嘉荫县制粉厂也是县内历史最长的地方国营企业之一,其前身是佛山县联合加工厂
的制粉车间。主要设备有中桐米机一台,清水米机1台。1954年制粉车间投产。1
963年秋,黑河专署粮食局工业科长带工作组来厂蹲点,对制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由3盘铁鹰改为1台钢磨、4盘石磨,使生产能力提高1倍。1964年春对制米设备
进行技术改造,增设1台甩谷机、4台桐米机,实现了一条龙生产,使制米能力提高3
倍。1965年新建砖瓦结构车间660平方米,安装天津产125型磨粉机4台,65
型磨粉机6台,生产能力又提高1倍。1966年改名为县粮油加工厂。1967年
9月开始生产标准粉。1968年增设两台150型磨粉机,使制粉车间班生产能力达到
5·5吨。1978年3月6日,县粮油加工厂分为米粉厂和制油厂两个独立核算企业。
1980年助理工程师沈丽虹与工人一道改革125型磨粉机生产工艺,能提取精
粉20%,突破了小型粉厂不能制取特制粉的禁区。
1980年由省粮食局投资41万元,市粮食局投资10万元,县政府投资4万
元,粮食局自筹11万元,新建制粉厂主厂房(五层楼)1118平方米,锅炉房、
机修门、配电室、教子库5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My6液压磨粉机2台,Mys液
压磨粉机1台,拉丝机2台,液压磨光拉丝机1台,液压拉丝机1台,挑担子筛2台,
振动园筛1台,3号刷挨批三台,5号刷款机3台,吹式比重会面机3台,斗式输送机
5台,螺旋输送机8台等机械近百台件。日处理小麦50吨,年加工能力1万吨。主厂
房1980年6月19日破土动工,1982年10月竣工。经过机械安装,于1983
年3月试车一次成功,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由于采用比较先进的风动输送面粉技
术,日处理小麦70吨左右,年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标准粉每吨加工成本由54
元下降到37·41元,吨成本下降30·7%,提取精粉率15%左右。车间粉尘
度达到省局要求的标准;几年来没有发生过公伤事故。该厂重视智力投资,连续3年利
用检修、生产淡季办双补学习班、技术业务学习班,受训面达到100%。大多数职工
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高,1/3左右的青年工人成为生产骨干,班组长均
由青年职工担任。通过企业整顿,厂领导班子配备了有专业知识的青年干部,建立了岗
位责任制,搞承包责任制,把经营好坏和职工切身利益挂上钩,从1983年起,连续
3年盈利均在10万元左右。该厂1985年拥有固定洛产1087800 元,职工71人,其中女
工24入,技术人员2人。全年生产牦制粉616吨,标准粉3328吨,完成产值1348600
元,盈利166800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8994元。
(见附图)
@img 6W8007P.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