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乡路

第一章 道路

第一节 乡路


马云没治以前,仅有沿江屯镇人行小道,并无车马通行大路。乌云设治至民国17
年,修筑一条自乌云城区经上道于亚库尔滨的马车道,宽8尺,全长180华里。此路
春夏泥泞,横过数条河川,很少有人行走。冬季虽可通行,但既鸟远,又坎坷不平,行
人也不多。唯黑龙江结冰期与解冰期行放较多。
民国时期乌云县和邻县相通,西至通北,东南经佛山县至萝北,由佛山折而南行至
汤原,全是环山统岭小道。佛山县和邻县植通,东南至萝北,西至乌云县,均无通行大
道,有统山曲径可以通行。
伪满统治期间,两县县城与主要屯镇之间修有警备公路,村与村之间的乡道很窄,
夏季多不能通行。冬夏人们多取路江道,乡间小路十分荒凉。
建国后的10余年间,全县的陆路交通主要靠乡道。1949年夏,县政府动员全
县城乡人民修筑了从兴农到三栖林(乌拉嘎镇河北)的土路,使朝阳镇通金矿有一条供
车马人行的道路。乌拉嘎全矿通鹤岗市上有一条穿山越岭的荒道。自1958年到嘉东
公路通车之前,国家投资对从县城至保兴、稻田两个全社的乡道进行了整修,夏天可供
人马通行,冬天可走畜力车和爬犁。立于村屯之间旧有的人行道,、由于人口增加,来往
行人渐多,也辟成可供人马通行的道路。
自70年代初,国家加强了边境县份的道路建设,在投资修建嘉马、稻富公路的同
时,投资新修或整修了9条地方道路,和平线公路连接,改变了农村的交通面貌.
(一)沪卫公路,起点在沪嘉乡门前,终点至乌伊岭林业局卫东林场,全长12公
里,路基宽6米,路面宽3·5米,砂石路面,全路有木桥3座,涵洞5道。1972
年由沪嘉公社自行组织施工,1974年告竣。
(二)沪嘉至小河沿,全长24·5公里,有木桥两座,1979年投资五8万
元,由沪嘉公社组织施工,1980年通车。
(三)平阳河至平阳河口,全长6公里。1979年投资2万元。由常胜公社组织
施工。
(四)乌云镇至旧城,全长4·5公里,从1980年起县里每年投资5000
元,由胜利大队(旧城)组织整修。
(五)嘉马公路18公里处王红旗一号点,全长10公里,投资8万元,1979
年由红光公社组织施工。该路有木桥一座。
(六)嘉马公路7公里处王永安,全长3·5公里,县投资5000无,1979
年由永安大队组织施工。
(七)稻富公路13·7公里处至有强村,全长2分里,投资13000元,
1979年由向阳公社组织施工。
(八)稻富公路14·5公里处至王家店,全长周3·5公里,由向阳公社组织施
工。
(九)平阳河口至桦树林子,全长8公里,1980年以后每年投资4000
元,由常性公社组织施工。
地方道路除沪卫公路外,其余8条路的资金来源均为养路费提成部分。1979年
省交通厅从地方养路费留成补贴中拨给本县地方道路修建费38·7万元。1980年
以后又陆续拨给养护费,每公里造价8000元。
全县现有地方道路74公里,其修筑养护统由交通局设专职干部管理,施工使用归
临近居民村。按省厅要求,通过修建养护,逐年达到县级公路标准。但由于施工管理不
善,检查不严,至今还达不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