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邮政第一节 邮递网路 民国期间,乌、佛两县的村镇都建在黑龙江边,只有黑龙江一条邮路。自乌云至黑
河299公里,朝阳镇至黑河389公里。夏则江航,冬则江行,班期不定,邮政极为
迟滞。每年4月至5月上旬,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约有两个多月不通邮。
伪满统治时期,江航通邮一般7无一次,江道通部乌云王奇克5天一次,乌云王佛
山半月一次。自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0月至8年,又开辟了自佳木斯经佛山、
乌云、奇克至黑河的航空邮路,每周通航一次。
建国以后,随着人民邮政事业的发展,邮递网路不断延长。
1947年至1951年,县治所在乌拉嘎金矿北沟,只有通鹤岗、佳木斯一条邮
路。乌拉嘎距鹤岗市约100公里,全是环山绕岭荒道,常有野兽出没,间有土匪劫
道,每个班次都要两人持枪行走。县政府呈送机要文件或领取省政府下发的文件、宣传
品等,都要到鹤岗市委或佳木斯邮电局办理收发,报刊和民间邮件则要到鹤岗市邮政局
办理。正常天气班期10天,如遇大雨或风雪,往往十天半月不通邮。县王乡村因未开
邮路,民间邮件只能靠悄送。
1953年春,佛山县划归黑龙江省黑河专署。县以上邮路以黑龙江为主,夏天江
航每周通邮一次,冬天两只马爬犁走江道至奇克,每次往返需15天,间错7天通邮1
次。50年代末,县内相继开辟两条邮路:朝阳镇经保兴至乌拉嘎,班期10天;朝阳
镇至稻田,班期8天。1961年底,县内邮路长230公里,全县3个公社,40个
生产队通邮。
1964年11月嘉东公路通车,全县邮递网路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县以上邮路班
期1天,县以下邮路延长到271·5公里,班期3一7天。嘉东公路沿途经过的太
平、稻田、结烈河等屯落邮汇十分方便,县城至乌拉嘎班期正常天气7天。
1965年嘉荫农场在双河、振兴大岗开荒建队,1966年富饶公社(即乌云
镇)划归本县,县内邮路有3条,每日投递的有两个公社,5个生产大队;两日投递的
有1个公社、1个生产大队;4天以上的有3个公社,14个生产大队。
1975年以后,随着稻富、嘉马、小常公路的相继通车和地方道路的修建,逐步
形成了全县城乡邮递网路。到1985年,全县邮路总长585·4公里,实现了乡镇
村屯都通邮。
(见附图)
@img 6W80085.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