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村供水
第四节 农村供水
建国前,绝大多数村屯均打土井饮用地表水。由于土井深浅不一,有的用辘轳提
水,有的用粗绳提水,卫生条件很差。
建国后,农村饮用水逐渐由吃土井水向吃手压机井水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后,
农民家庭打手压水井的逐年增多,红光乡的新发村和永安村几乎家家都有手压小井。其
他村屯也有不少农户在厨房里打手压小井。
60年代中期,大骨节病区开始由国家帮助打深水井。1967年和1968年,
先后在保兴乡的三合、兴农,沪嘉乡的龙安、幅员;乌云镇的河沿,常胜乡的平阳河和
全丰农场等村屯打8眼深水井,井上建过滤地,投681粉和石膏进行改水。因为打深
水井成本高,防病效果不太明显,后来病区居民普遍采取打家庭手压小井和口服药物的
办法,进行防病治病。
近几年打深水井的村屯又逐渐增多,1985年统计,沪嘉、保兴、朝阳、红光、
青山、乌云等乡镇的村屯共打深水井20余眼,沪嘉乡政府所在地和太平林场采用深水
泵提水,压力罐盛水,管道供水的办法,家家吃上了自来水。保兴乡政府所在地的保安
村和红光乡的永安村,已经打好深井,购买了深水泵和压力罐,正在进行铺设管道。但
偏远山区少数村屯吃水仍很困难,红光乡红旗村的红锦屯和红星电,38户居民多次打
井没有打出水,只好夏天吃河水;冬天吃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