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物价变化

第二章 物价管理

第一节 物价变化


民国时期,乌三、佛山两县虽与内地比较物价指数上涨幅度不大,但国工农业生产
不发达,日用品和生产资料全靠输入。运输线远;运价高,途中损耗大,以及灾情影
响,市场情况不稳,虽有商会控制,物价仍逐年上涨。民国3年,乌云设治局棉布每尺
两角,盐一公斤一角四分,白面一公斤五分,到民国9年,棉布每尺三角,上涨
50%多盐一公斤两角四分,上涨71%罗白面一公斤一角,上涨一倍。
伪满时期,乌、佛两县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可分两个阶段。1940年以前,日本人
不断从国内往东北倾销商品。县内市场物资比较丰富;物价基本稳定;太平洋战争爆发
后,物资供应困难,为满足战争需要,很少从日本输入商品,同时还将东北生产的日用
品运往前线,造成市场上物资日渐短少,商品质次价高。
当时,佛山、乌云两县皆在夏季由哈尔滨江航进货,以备冬春销售。商品库存量
大,资金周转率低,因此两县物价高于其它各地,同一个度夏、冬物价变动较大,
从下列伪满山县夏、冬季物价比较表中可见。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为稳定物价,对粮、布、油、盐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实行补贴措
施,因此,1985年与建国初期相比,粮食、棉布、豆油、白糖、肥皂、食盐、民用
煤等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销售价格一直很稳定。而粮食、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不
断提高,1952年提高30%左右,1954年提高20%左右,1961年粮食收
购价格又有大幅度提高。
1962年到1965年农副产品的价格逐年下降。
1966年至1978年境内工业、农业产品购销价格,一直比较稳定。1979
年又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1981年末又提高了卷烟的零售价格
1983年提高了棉纺织品的销售价格,降低了化纤织品的销售价格。同时取消了民用
布票和絮棉票。1983年开始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等主要副食品的价格大幅度
上涨,到1985年猪肉上涨1倍多,鲜鱼比1957年上涨12·5倍。
(见附图)
(见附图)









@img6W800C3.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