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乌云没治以前与设治初期,市面流通的货币均为先帖,又称羌洋。装洋是俄国货
币;以戈比为单位,铜币1枚值10戈比,银币1枚值100戈比,亦即1卢布。羌洋
又分为老贴、新贴、结林斯基贴、黄条子贴,种类虽多,均以老卢布为本位,①羌贴1
元合现大洋8角左右,其价值随着哈尔滨、黑河等处币值升贻而上下波动。②
民国6- 7年间(1917- 1918)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一二年,
羌价低落,两县人民所持先贴,因无银行兑换,受很大损失。民国8年以后,羌贴废
--------------------------
注;①《黑龙江志搞》卷二十一
②《乌云没治局民国十六年调查》
---------------------------
止.市面流通的货币有现大洋、江洋及中国交通银行、边业银行、东三省银行纸币,
以现大洋为本位。其余均需拆台现大洋计算票值。
1933年春,日伪占领两县后,即收回市面流通的江洋和哈大洋,伪满康德2年
7月禁止使用,统一发行伪满洲国国币。伍角以上为纸币,票面有伍角、壹元、位元、
拾元、壹百元五种,一角以下为硬币,有壹角、伍分、壹分、伍厘四种。
1945年8月两县光复后,市而使用苏联红军票。1946年,土匪武装把持佛
山县政权,出“金票”达半年之久。11月开始使用东北地方流通卷。
1951年4月1日,政务院宣布全国统一币制,用人民币兑换东北流通券,兑换
比率最1元人民币兑换0·95元东北地方流通劳,人民币的票面有伍万元。壹万元、
伍千元、壹千元、伍百元、贰百元、壹百元、伍拾元、贰拾元、拾元、伍元、壹元12
种。1955年3月1日,国家发行新人民币,票面有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
角、贰角、受角、伍分、贰分、壹分共10种。兑换的比值是1元新人民币兑换1万元
旧人民币。
建国前,乌、佛两民货币流通极其迟滞,人民手中持币量很少。商号对居民多数实
行赔欠,秋后以物相抵,民间交易也多以物易物。
从1953年开始,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的逐步繁荣,货币
流通量逐年增多。1954年银行现金收入42·4万元,支出49·9万元。
1956年现金收支达到100万元,1966年突破500万元,1973年超
过1000万元,1980年达2000多万元,1985年现金收入6022·4
万元,比1979年增长4·7倍,现金支出6831·4万元,比1979年增长
3·2倍.
(见附图)

@img6W8008N.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