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第十一篇 党派群团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佛山从1947年2月开始,在乌拉嘎金矿局建立秘密党组织。第一批党员全系
外地派来的解放军指战员。同年8月成立中共佛山县工委。1918年春季开始在农村
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同年9月建立中共佛山区委员会、中共稻田区委员会、中
共保安区委员会。1949年1月撤销中共稻田、保安区委员会,加强了中共佛山区委
员会。6月底统计,全县有党支部12个,党员152人。其中金矿局(包括工人)党
员72人,县大队党员45人,佛山区党员35人。1949年12月 7日至15日,
在佛山区召开党员大会,决定在全县公开党的组织,并公开发展党员。1951年9月
2日,中共佛山县工委改为中共佛山县委员会。当时全县有党支部11个,党员166
名。其中工人党员38人,农村党员38人,机关党员77人,部队党员13人。
1953年来,全县党支部仍为11个,党员为94名。其中男88名,女6名。
党员总数比1951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撤销伍局,原金矿局党员干
部大部分调出。
1954年以后,在农村互助合作运动中发展一批党员,1955年移民迁入一批
党员;到1956年末,全县党员发展到201名。其中男党员190名,女党员11
名,比1953年增长一倍多。党支部发展到16个,并新建立机关、朝阳镇、保兴乡、
稻田乡、振兴乡5个总支部委员会。
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党组织又有较快的发展,到1960
年末,全县党员达到461名,其中男421名,女40名,比1956年又增长了
1.29倍。
1960年以后的3年困难时期,由于党组织控制发展,加之部分山东移民党员返
籍,党员人数有所减少。到1962年末,全县有党员411名,比1960年减
少11%。而党的基层组织却有所加强,将5个总支部委员会合并改建为县直机关、朝
阳、保兴、稻田4个党委,并新建了林业党委。
1966年稻田公社旬分出,富饶公社划入,全县有基层党委5个,总支5个,支部
77个。党员445名。1967年以后,各单位又发展一大批党员。到1976年
末,全县有党员1342名,比1966年增加两倍多,其中男党员1153名,女
党员189名。
1977年之后,又有计划、有重点的发展了一些党员。特别是注重了吸收优秀知
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入党。到1985年末,全县有党员1591名,其中男党员
1387名,女党员204名,基层党委15个空总支12个,支部223个,分布
在各条战线。
(见附图)
@img 6W8008W.jpg^JPEG^LINK